近年来,岳普湖县创新推出“以沙养沙、以沙致富”治沙新模式,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农户、企业规模化种植梭梭、无花果等经济作物,让茫茫沙海变身“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增收双赢。
走进岳普湖县达瓦昆荒漠化综合治理防沙基地,一株株林果树苗迎风挺立,成片的梭梭林绿意盎然,展现出勃勃生机。附近村庄的农户阿布都萨拉木·塔力普正忙着为苗木进行滴灌作业,清澈的水流通过细密的管道缓缓渗入沙土,滋润着这些沙漠中的“绿色卫士”。
据阿布都萨拉木·塔力普介绍,一年前他刚参与防沙治沙工作时,见证了技术人员对每一株苗木的精心管护。半年前,他得知种植梭梭的地块前两年可免租金承包时,计划承包80亩沙地。半年来,他细心呵护这些梭梭苗,每天都查看长势、调整滴灌。梭梭苗茁壮成长的景象,让他对即将开展的肉苁蓉种植充满信心。
铁热木镇玛什英恩孜村村民阿布都萨拉木·塔力普说:“以前觉得这片沙漠是荒地,啥都干不了。但县政府给了好政策,让我们放手去干!梭梭这东西耐旱好活,后期还能接种大芸。这么一算,治沙不光能让环境变好,还能让我们多一份收入。”
为深化防沙治沙与产业融合,岳普湖县积极拓展“沙漠产业”新路径,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规模化种植经济林果。县自然资源局通过引进高效滴灌技术,精心筛选沙枣、石榴、新梅、无花果等兼具生态适应性与经济效益的特色林果品种,为承包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在这一政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沙地开发行列。全县各乡镇、村先后成立防沙治沙互助队180余组,在技术共享、带头示范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村民阿布都萨拉木·塔力普种植的树苗已抽出嫩绿的新枝,昔日的荒漠正在变成充满希望的“绿色银行”。
铁热木镇玛什英恩孜村村民阿布都萨拉木·塔力普说:“我承包了50亩地,主要种着梭梭、石榴、新梅。如今,果树长势良好,有些已经开始挂果了。我想,只要管理措施能跟得上,这个林地肯定能带来不错的收入。”
岳普湖县东、南、北三面环沙,位于托克拉克沙漠和布谷里沙漠中间狭长地带,总面积3327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化面积1666.1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0.07%。面对县域近半土地荒漠化的严峻现实,岳普湖县创新推出“免租金+技术扶持”政策,通过土壤改良和节水灌溉技术突破,让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生机。规模化种植的梭梭林不仅筑起绿色屏障,新培育的特色林果渐次挂果,将形成“防风固沙-特色种植-产业增收”的良性循环。这条“以生态养产业、以产业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更在沙漠腹地蹚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绿色通道。
岳普湖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卡米力·阿不来提说:“我们坚持以生物治沙为主攻方向,重点推广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的规模化种植。针对剩余任务,我们将抢抓下半年造林黄金期,同时强化技术指导和后期管护,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真正实现“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的治理效果。”(吾不力卡斯木 努尔比亚)
来源:中新网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