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驻阿热阿依玛克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联合共青团柯坪县委员会,充分盘活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资源,精心打造“红领巾小课堂”周末班品牌。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核心路径,精准对接农村青少年成长需求,探索出一条在基层深化“筑基”工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一、聚焦筑基工程——构建三维一体育人新体系
驻村工作队深刻把握青少年“筑基”工程内涵,直面农村青少年学业基础、素质拓展、价值引领需求,联合团县委精准设计“三维一体”内容体系。一是学业筑基靶向施教。协同团县委优选西部计划志愿者,聚焦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薄弱环节,开展个性化辅导:英语强化词汇记忆与口语实践,数学注重思维训练与解题方法;融入学习规划、预习复习技巧分享,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主动学习,有效夯实学业根基。驻村工作队深入走访提供学情参考,确保辅导精准对接需求。二是素养筑基全面发展。 整合资源开设音乐、舞蹈、美术及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课程,融入民族歌舞、新疆特色元素,涵养审美情趣;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趣味运动,强健体魄、培育协作精神;开展科普实验、地理天文知识普及,激发科学探索热情,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三是思想筑基铸魂育人。精心打造“石榴籽手拉手”系列活动:组织民族文化分享,志愿者与青少年共话风俗历史;开展团队协作游戏、情景模拟、共绘民族团结画卷等实践,深化情感交融;融入红色基因,通过红色故事宣讲、榜样学习、主题知识竞赛,厚植爱党爱国爱疆情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二、筑牢安全防线——织密多方联动保障网络
驻村工作队始终绷紧安全稳定之弦,将活动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联合团县委、玉尔其乡团委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一是场地安全排查前置。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活动前全面检查场地设施,消除隐患,设置清晰警示标识。 西部计划志愿者全程陪伴,团县委针对体育、实验等环节制定专项预案;驻村工作队协助配备防护器材,共同确保活动安全有序。二是交通安全无缝衔接。双方联合强化安全教育,工作队负责重点路段接送引导,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动态,实现家校安全闭环管理。三是生活保障暖心服务。玉尔其乡团县委全力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后勤支持,每周课堂结束后提供营养均衡、健康卫生的餐食保障,切实解决志愿者后顾之忧,确保其安心投入育人实践。
三、凝聚协同合力——构建长效运行支撑机制
“红领巾小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驻村工作队主导下的高效协同与资源整合。一是责任明晰协同发力。驻村工作队发挥主体作用,提供经费保障,下沉一线协调解决师资、课程、安全等难点;团县委常态化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负责教学实施与课程优化;双方定期会商,确保规范运行。二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驻村工作队整合中国新闻网、丝路同心圆等媒体平台资源优势,生动展示课堂成效与学生成长;通过村民会议、走访,向群众宣讲活动意义与民族团结成果,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成长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广泛共识。
四、深化育人成效——拓展实践铸魂品牌内涵
在驻村工作队与团县委的合力推动下,“红领巾小课堂”成为深化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生动载体。学生学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学习方法显著改善,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体育兴趣同步发展。各族青少年在共同学习、游戏、实践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五个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绚丽绽放。
自2025年5月10日启动以来,“家校社”红领巾周末课堂在驻村工作队组织引领下,汇聚1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力量,累计开展200余课时浸润式教学,惠及学子近300人次。课堂以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为载体,精准落细自治区青少年“筑基”工程部署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融入日常教学、化为生动实践,有力彰显了驻村工作“扎根基层、服务民生、凝聚人心”的初心使命。下一步,工作队将持续深化探索,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总结凝练经验,优化迭代模式,着力推动活动成果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赋能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护航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标杆品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壮丽篇章固本培元、筑基未来。
来源:中新网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