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51万尾鱼苗“游”进于田龙湖

发布时间:2025-08-20 10:48:08

8月16-17日,于田县在龙湖旅游区的龙湖集中投放鲤鱼、鲢鱼、草鱼等优质鱼苗51万尾,以实际行动呵护水生态环境,助力构建“水清、鱼跃、景美”的湖泊生态体系。

此次投放的鱼苗均经检疫合格,有助于优化水体生物链、净化水质。投放现场,工作人员将鱼苗沿湖堤缓缓送入水中,银光闪烁的鱼苗迅速游向湖中心。

“此次投放鱼苗不仅能补充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体食物链结构,还能通过鱼类摄食藻类等活动净化水质,是一举多得的生态保护举措。”于田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张美云表示,通过“以鱼养水、以鱼护水”的生态修复模式,可进一步优化龙湖水域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提升群众对水生态保护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龙湖水域面积300亩,南北长3公里,最深处达80米,具备发展草鱼、鲤鱼、鲢鱼等鱼类养殖的独特优势。此次增殖放流项目的实施,属于投苗后自然生产模式,将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切实发挥其生态功能,实现“保水、净水、美水”的生态效果。

龙湖旅游区负责人奥布力喀斯木·麦提托尔迪介绍,龙湖每年放鱼后,环境持续向好,湖水愈发清澈,鱼类资源日渐丰富,湖周鸟类也多了起来。生态好了,吸引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龙湖放鱼是于田县生态修复工作的一部分,目前于田县已构建起多领域协同的生态修复体系。近年来,于田县防沙治沙与胡杨林生态补水成果显著。据林业部门数据,该县公益林总面积126.5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06.26万亩。通过持续十年的夏季引洪补水及新建拦洪坝等工程,更多水资源滋润着公益林,扭转了部分胡杨林退化趋势。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工作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于田县希吾勒乡库其喀其巴格村村民艾克白·亚生真切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以前风沙大,现在树多了,龙湖里的鱼也多起来,天蓝了,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了。”

张美云说:“于田县将持续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结合河湖清淤、湖岸线整治等举措,全方位提升水域生态功能。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生态保护,让龙湖的水更清、生态更优,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买提努日·买提肉孜 司热皮力·买吐送)

来源:中新网新疆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