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和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制定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重点围绕涉企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持续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着力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涉企办案流程,让司法效率有速度。针对涉企案件特点,措施中细化了办案流程规范。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同时严格审限管理,明确繁简分流标准,对简单涉企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复杂案件组建专业团队精审,确保案件在法定期限内高效办结。通过规范流程、压缩环节,避免因程序繁琐、拖延给企业造成额外负担,让企业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与便捷。
划定司法行为“红线”,让执法司法有尺度。在十条措施中,明确规范涉企案件司法措施适用。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对涉企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严格审查必要性和适当性,坚决杜绝因执法司法行为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明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合法经营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严防将民事纠纷刑事化,切实保护企业及企业家的合法人身和财产权益,让企业在法治框架内安心经营。
创新善意执行方式,让司法温度有体现。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规范执行工作,持续整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行为,确保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对有发展前景的被执行企业,可通过分期履行、执行和解、暂缓执行等方式,为企业留足经营空间,避免“一刀切”式执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同时,规范失信名单适用,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对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及时移除名单,助力企业重塑信用、恢复活力,在执法司法中兼顾力度与温度。
强化监督与权益保障,让司法公正可感知。措施强调加强涉企案件全流程监督,通过案件质量评查、流程监控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司法中的不规范问题。畅通企业维权渠道,设立涉企投诉反馈机制,对企业反映的执法司法问题限时核查回应。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主体见证和参与审判活动,广泛听取建议,了解企业司法需求,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此外,定期发布涉企典型案例,发挥案例指引作用,让企业清晰知晓司法裁判标准,增强对执法司法的预期和信任。
来源:中新网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