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展厅内,柔和的灯光洒在一件件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展品上:铿锵有力的作战宣言、泛黄的战地老照片、墨水晕染的烈士手书、记录敌我态势的手绘地图……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参观者们放慢脚步,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或拍照留存,庄严肃穆的氛围萦绕在展厅每一个角落——这里正在举办“为了最后的胜利”中俄地方档案联合展览,带领人们回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浴血抗敌的峥嵘历程,引发了观众深深共鸣。截至目前,该展览的固定展及流动展已吸引万余人次参观。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局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档案部门共同举办了本次展览。自8月6日开展以来,展览凭借丰富的史料与深刻的历史内涵,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成为群众重温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平台。
展览聚焦“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核心主题,甄选550余件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其中诸多资料为首次公开展出,生动还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进行14年艰苦卓绝抗日斗争的伟大历程。展览中首次展出俄方提供的档案资料41件,包括照片、战况报告以及新闻报道等。回顾了中俄两国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两国人民在此过程中建立的深厚友谊。
在众多档案中,记载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烈战斗经历和牺牲过程的档案,成为展厅中的“焦点”,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更加真实和鲜活的方式呈现。
黑龙江省档案馆宣教处一级主任科员赵倩介绍,展览中首次展出的一份1940年3月伪牡丹江省绥阳国境警察队本队关于射杀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的通知中,记载了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间、地点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档案明确显示,1940年2月23日,日伪警察得到了杨靖宇将军的行踪后,紧急派出由日本西谷警佐率领的15人小队赶赴现场,同时又紧急调拨了其他各路部队。经过半个小时的追击,16时30分,在濛江县(现靖宇县)城西南5千米标高四九〇(高程490米)附近,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档案还详细记载了杨靖宇将军就义时随身携带的物品,其中包括三把手枪,二百余发子弹,6660圆现金,以及钢笔、笔记本等一些物品。赵倩感慨地说:“根据当时的物价,100斤猪肉的价格是35圆,6660圆的东北抗联经费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却发现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可见他为了坚持长期抗日,节省每一块铜板,忍饥挨饿亦无怨无悔。”
另一份来自伪三江省总务厅向伪治安部警务司提交的关于原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赵尚志被射杀情况的报告,同样让参观者驻足良久。这份写于1942年的报告,以侵略者的视角记录了赵尚志生命的最后时刻,字里行间却无法掩盖其铮铮铁骨与凛然气节。据档案记载,1942年2月12日凌晨3时,赵尚志将军在鹤立县梧桐河北方两公里处重伤被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遭受了日伪当局的紧急审讯。面对审讯者的威逼利诱,赵尚志将军掷地有声地回应:“你们不同样都是中国人吗?现在你是在卖国!我死不足惜,什么都不会泄露!”此后,他再无一言,始终怒视敌人,直至生命终结。赵倩介绍说:“令人震撼的是,报告中提到,赵尚志将军在身受重创的情况下‘一声不出’,未流露丝毫痛苦,体现了抗日英雄坚不可摧的意志。每当讲解员讲到这里,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展览中,一份1935年12月7日伪满洲国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的日文报告,记载了赵一曼被捕经过以及被捕后的审讯情况。档案显示,1935年11月22日,赵一曼和另外4名战友同珠河县第五区驻屯警察队第三大队的10名敌人在珠河县侯林乡第五区激战了2个小时,最终赵一曼的左臂与左脚受伤,不幸被捕。赵一曼被捕后,其随身携带的勃朗宁手枪和共产党密信被收缴。赵倩强调说:“档案中的附件详细记录了赵一曼成长与工作经历,但记录内容大部分与实际情况不符,专家推测赵一曼在审讯过程中为迷惑敌人而编造了假口供。”
此外,本次展览展出的实物档案也备受瞩目,展柜中静静陈列的东北抗联老战士陈雷早期任职文件、证书、手书等,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在宣传东北抗联历史、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时穿着的军装以及获得的勋章等,吸引观众纷纷拍照留念。黑龙江省档案馆接收征集处副处长侯正航介绍说:“今年3月起,黑龙江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征集抗战档案资料,截至目前已征集各类档案文物200余件,其中包括本次展览展出的东北抗联老战士陈雷、李敏后代捐赠和提供的65件实物档案。这些实物是承载抗联精神的‘活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物,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
来源:黑龙江网-龙头新闻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电话:0451-53642022 邮箱:hljstb@126.com
地址: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