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的价值,就藏在实打实的付出里。”这是新疆叶城县农业银行派驻干部、乌夏巴什镇(5)村第一书记齐志远驻村两年多来最深的感悟。从初到乡村的“门外汉”,到如今带领村干部独当一面的“领路人”,他始终以“传帮带”为抓手,在解决村里大小事的过程中,为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实干队伍。
2023年5月,齐志远初到乌夏巴什镇(15)村时,面对村民的疑问、村务的繁杂,常常手足无措。半年后转任乡村振兴专干,他深知“光有热情不够,得先把政策吃透、把业务学会”。2024年成了他的“学习年”:手机成了“随身课堂”,他常态化向乡干部请教农业补贴申报、脱贫户动态监测等政策业务;同时跟着村里老干部学沟通技巧、学台账管理,还把所学整理成标注关键要点的笔记,为后续“传帮带”打下基础。
在工作中,齐志远发现部分村干部存在材料撰写难、信息化操作弱的短板。针对材料撰写,他结合实际总结出“四段式”汇报材料模板,明确“基础数据—工作完成情况—实施方法—下一步计划”框架,逐份指导修改,帮村干部提升文字能力;针对电子表格操作,他利用午休时间“一对一”教学,从基础功能教到数据录入、统计分析,让每位村干部都能独立操作,推动村务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
2024年,村里收入核算任务繁重。为不耽误其他村干部工作,齐志远把报表搬到办公室,连续一个多月连轴转。完成核算后,他没停下脚步,针对部分村干部核算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一对一”讲解问题与解决办法,还为每人制作专属流程图,明确操作步骤。经此指导,村干部后续同类工作效率提升约40%,数据差错率显著下降。
在牛、羊、小麦、玉米等补贴入户工作中,齐志远建立“入户前讲解—入户中观察—入户后总结”的“一对一”教导模式:入户前,单独为村干部讲清养殖补贴需防疫记录、种植补贴需核实地块面积等要点;入户时,让村干部主导宣讲,自己在旁观察;入户后,及时“一对一”复盘,梳理问题、改进方法。通过这一模式,村干部政策宣讲准确率大幅提高,农户补贴政策知晓率达95%以上。
2025年5月,齐志远调任乌夏巴什镇(5)村第一书记,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他逐一与村干部沟通,根据特长明确分工——有人负责农业项目对接,有人专注群众工作,有人牵头材料整理;同时带领他们制定“周重点、月任务”清单,将年度目标拆解为具体事项,实行每日碰头、每周总结制度。仅一个月,村务工作效率就提升30%,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谋划”的转变。
面对社保缴纳、安全生产等难点工作,齐志远带头入户宣传,同时“一对一”示范讲解:解读社保政策时,重点说明缴费标准与未来收益的关联;讲安全生产时,结合案例强调电线老化、违规骑行等隐患的危害。通过“示范—实践—纠正”的“一对一”循环培训,推动社保参保率提升15%,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成率达90%。
“基层工作的成效,不仅在于完成任务,更在于培养能干事、会干事的队伍。”齐志远说,未来,他将继续深耕基层,完善“传帮带”机制,和村干部、村民一起,把乡村振兴的蓝图绘成美好现实。
来源:中新网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