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微心愿点亮民生路 民主实践扎根林场间

发布时间:2025-11-10 19:14:31

当50盏路灯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居民区同时亮起,1200多名居民终于告别了夜间摸黑出行的历史。这束光,不仅照亮了脚下的路,更点燃了基层民主实践的星火,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林场落地生根。

民主广场筑基石 宪法精神入人心。青山环抱间,平原林场文化广场的公示栏前总是热闹非凡。一张张“微心愿”卡片整齐排列,从安装路灯到修建水渠,从环境整治到种苗培育,每个心愿下方都清晰标注着办理进度和人大代表签名,成了居民最牵挂的“民生晴雨表”。 这座占地40亩的文化广场,藏着林场民主实践的“密码”。作为全县宪法宣传教育重要基地,广场由宪法主题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区组成。中心位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宪法条文镌刻展示区、精神解读展板错落有致,让职工群众在驻足间读懂宪法精神。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恩新表示“这里不是静态的宣传栏,而是活态的民主教科书”, 实践区内,图片、视频生动铺展着民主实践历程。南端的“职代会制度展示栏”里,全场干部职工共谋发展的场景跃然眼前——林场通过规范职代会与职工大会制度,让每一份建议都能直达决策层,筑牢了基层民主的“根须”。 

微心愿机制暖民心,民生实事晒全程。县级人大代表、林场综治中心副主任刘晓玲说:“群众的心声就是履职的方向”,她常坐在广场议事台前,与居民围坐圆桌拉家常。2023年,居民张树林反映的“居民区缺路灯”问题,就从这里踏上了“解决快车道”。 刘晓玲迅速申报县人大“微实事”项目,争取到5万元专项资金,林场党委再自筹1万元,50盏路灯很快在各路段“上岗”。如今,公示栏上完整记录着从诉求提出到资金筹措、安装落地的全流程,透明得像路灯下的路。“议事台+圆桌凳”的模式,更让“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林场”成了常态。居民有矛盾可调解、有诉求能反映,访民情的诗句木牌立在旁,让民主协商有了“烟火气”。截至目前,林场通过“微心愿”机制已解决民生难题30余件,每一件都暖在群众心坎上。

代表就在身边转,民声民意零距离。“干部一对一服务,有事儿随时找得到人!”这是林场居民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林场推行干部包楼栋制度,每位干部都是居民的“贴心联络员”。 昌吉州人大代表、林场党委书记许源科把调研足迹印在林间地头,他发现林场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上的提升空间后,推动投入35万元建成组培实验室,实现林果、花卉种苗脱毒与快速繁殖。如今,实验室年产能达3万株一代苗,年产值10万-15万元,为职工增收辟出“新赛道”。 县级人大代表刘晓玲则常年泡在居民区,从水渠修缮到环境整治,她的记事本上记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她常说“代表不是头衔,是沉甸甸的责任。”,正是这份责任,让民声民意能直抵决策层。 

生态民生双丰收,林场焕发新活力。始建于1955年的平原林场,7.2万亩土地上孕育着全国最大人工银白杨母树林、全疆最完好白榆天然林,49.03%的森林覆盖率是生态家底。如今,这份家底正变成“幸福资本”。 在人大代表推动下,林场投入2100万元升级神榆台景区,打造19.2公里林海观光、研学旅行路线,今年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超100万元。林下经济更添活力:225亩特色林果基地、210亩林间套种果蔬、250亩野蘑菇采摘园,690亩“绿色银行”预计年产值超80万元。 民生保障同样扎实:3.987公里水渠修到田边,0.3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20.77万元扶助资金精准发放到低保、残疾等重点群体;玛平物业公司成立后,3000余人次投工投劳整治环境,林场颜值气质双提升。

夕阳下,文化广场的议事台前,老人们正和包户干部讨论社区改造方案。公示栏上,“希望增加健身器材”的心愿卡片已贴上“已落实”的绿色标签。“民主不是抽象概念,是路灯亮起来、水渠通起来、钱包鼓起来的实在改变。”刘晓玲的话道出了真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敬在视察平原林场时感叹:“当一盏盏路灯亮起时,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人心;当一个个微心愿实现时,满足的不仅是需求,更是民主权利的生动体现。”(吕汶泽)

来源:中新网新疆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