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
梭子蟹是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类的总称。头胸甲呈梭子形,稍隆起,额缘有齿,额部两侧有一对带柄复眼。足5对,第一对末端钳状为螯足,第二至第四对指节呈爪状,第五对指节扁平系游泳足。腹面有脐,脐盖圆形为雌,锐角三角形为雄。主要经济种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等。黄海的产期集中在4-5月和9-10月。常以底拖网、刺网、钓鱼具捕捞,也可在夜间灯光诱捕。
虾爬子
学名虾蛄,俗称虾爬子、琵琶虾。体平扁,头胸甲短,最后4个胸节露在外面,能曲折。眼有柄,和第一触角同样附着在头部前两个可动的体节上。胸足8对,前5对是颚足,后3对是步足,于一般虾蟹相反,尾扇强大。暖湿性、多年生海产大型甲壳类。
一般体长10厘米以上即可上市,黄海的产量最大,常穴居在浅海泥沙质的海底或珊瑚礁中,游泳能力很强。繁殖期一般在初夏以后,常以底拖网、挂网及沿岸定置网具捕捞。可食部分占32%,每100克肉可释放能量339千焦,含蛋白质11.6克,脂肪1.7克,矿物质中镁、锌、铜、磷、硒等微量元素尤其丰富,其含量分别为32毫克、3.31毫克、2.99毫克、206毫克、46.55微克。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为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食品。肉和卵可食,还可作钓饵或肥料。常见食法为蒸煮以后,以姜、醋等调味品兑成的汁蘸食,去腥去腻,祛寒暖胃,风味独特。还可盐?h、油爆或将活体直接腌制、醉制等,味道颇佳。
嘟噜蟹
学名沙蟹,爬行亚目沙蟹科类的总称。它个体较小,体长约6厘米,体宽约3厘米。头胸呈甲方形,第三对足须尤为粗壮,额窄,眼窝占据整个额部以外的前缘。它分布于沿海潮间带,产量较少。集群穴居。常见种类有沙蟹、大眼蟹、泥蟹及招潮蟹等。
住在海边的东港人,每每在海潮之后,都会挽着裤子赤着脚,饶有兴趣的猫着腰在泥泞中掏蟹洞,特别是夜幕降临下着淅沥沥的小雨的天气,一向警觉的嘟噜蟹的警惕性就会放松,收获的就会相对丰富一些。于是大家有的提着自己制作的煤油灯,有的打着手电,到海滩捉它,用不上几个小时,就可满载而归。
最简单最卫生的吃法还是洗净后高温煮着吃,既省事又鲜美。
石板蟹
石板蟹并不是长得像石板,而是因为它们的体积和形状非常适合在石板的夹缝里生存。在黄海岸边涨潮时水没的石板下面常常隐藏着这种小东西,只要您有兴趣翻开石板,就会看见它们惊慌而忙碌的身影。其形状如同河蟹,只是体形偏小,与纽扣不相上下。
石板蟹的食用价值在早年一直没被人们注意,也就是没有被“开发”出来,人们大部分都认为:这么小的蟹子也能吃?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海产品的研究开发,人们突然发现食用石板蟹的美妙之处,可煮着吃,烹炒、酱焖均可,也可腌着吃,味道鲜美各自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个头的大小正适合人们一口一个,细细品尝,海鲜的美味则清新绵长口留余香;饕餮之余,果腹之际顿生一种满足感,营养又补钙。于是,小小的石板蟹赫然跻身于海鲜美食之林也就理所当然了。
要捕捉石板蟹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要翻动石板去一只一只的去捉,如果真的要翻动石板去捉,就是累死也捉不到多少,捕捉石板蟹要等到涝雨的季节,雨水汇成河流流入大海的时候,石板蟹也会暂时离开自己坚固的家园,成群结队的跑到流子里喝甜水。此时便是捕捞石板蟹的大好时机,用撮网或者耙网沿流子而上,必将大有收获。但是此时机比较暂短,往往被人们错过,所以石板蟹在市面上难以现身,也就愈发显得珍贵了。
花盖蟹
学名锯缘青蟹,梭子蟹科的一种,头胸甲长9厘米,宽约13厘米,重0.2-0.5千克。背面隆起,光滑,青绿色,因有灰绿相间的花纹,而在本地区俗称“花盖蟹”,螯足强大,最后一对足呈奖状。是海洋捕捞和人工养殖对象,分布于10-30米左右的沙质或泥质海底,在温暖而盐度较低的海区较多,因此常在河口及沿岸捕获。善游泳,夜间活动较多,白昼穴居。养殖蟹用逆水法或干池法收获。
花盖蟹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肥硕鲜美,为蟹类中的上品。可食用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质14.6克,脂肪1.6克,维生素a2微克,钙228毫克,磷262毫克,铁0.9毫克,以及镁、锰、铜、硒、钾、钠、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供药用,性寒、味咸,有小毒,入肝经,具有散瘀血、通经络、利尿消肿、解漆毒、续筋接骨、滋补等功能。其肉、卵巢、肝脏均可食用。蟹黄为高级的调味品和滋补品。
赤甲红蟹
学名日本?y,俗称赤甲红。?y的一种,大个体头胸甲长6厘米,宽9厘米,前缘具锯齿及额刺,体表呈深绿色,两指外侧呈深紫色,指尖深黑色。螯足强大,不甚对称。
栖息于水深约10-30米有水草或泥沙的水底,或潜伏石下。除网捕外,常用钩捕或以铁丝小网、小筐内置鱼肉或其它动物尸体诱捕。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供食用和药用。具清热、散血、滋补、消肿等功能,可入药治疗产后血瘀、宿食、乳汁不足等。多以鲜活和冻鲜上市。
夹板虾
学名日本鼓虾,俗称咔铗虾、板儿脚,鼓虾的一种。体长3厘米左右,背面棕红色或绿褐色,第一步足的大螯细长。
主要栖息于泥沙底的浅海,繁殖期在秋季。多混杂于定置张网捕获的虾类中,其肉可鲜食或制成虾米,鲜食时,可用酱油、香菜、大蒜等调料酱食。
沙 虾
学名鹰爪虾,对虾科鹰爪虾属虾类的总称。体形短粗,第一步足有座节刺,额角末部稍直由6-9个齿,最大体长可达19厘米,体重190克,广盐性,具潜沙习性,渔期以5-11月为旺季,7-9厘米可上市,耐干能力强,以鲜活销售为主,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和人工养殖对象。甲壳厚而粗糙,额角刀形。属中小型虾,捕捞长度多为6-10厘米,。一般栖息于20-40米水深,越冬水深60-80米,集群性较强,定置网和拖网捕捞。
沙虾经济实惠,在东港几乎人人都爱烤沙虾,洗净的虾用调料煨透后,用碳火温温地烤,烤熟后就着鲜啤蘸着麻酱慢慢地品,那滋味胜似神仙。它还可加工成虾米,素有“金钩海米”之美称,拌菜熬汤匀可。
勾 虾
学名褐虾,俗称狗虾、母猪虾。褐虾科的一种,体长3.5-5.5厘米,体色背面黑、白与棕褐色小点相间,无固定花纹,颜色极似海底沙。头胸部粗,后半部细,额角扁平短小。传统的海洋捕捞底层小型经济虾类,有一定的产量。白天喜潜入海底沙中,夜间出来摄食,因此夜间拖网获量明显高于白天。
4-5月为抱卵生殖期,到近岸处产卵。常用中小型底拖网兼捕,可作多种重要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一般供鲜食、干制成虾米或虾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其肉质不如对虾和白虾类。由于汛期比其它经济鱼虾类早,又正值水产品供应淡季,故经济价值较高。鲜虾可蒸、煮、爆、炸,一般去头去壳食其肉。
大青虾
学名脊尾白虾,俗称白虾、青虾。长臂虾科的一种,体长5-9厘米,体色透明,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甲壳薄,肉白,子黄,有两条短须,额角侧扁细长,腹部背面有一条纵脊。白虾产量很高,兼养和单养都可以。养殖虾多在秋季上市。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可鲜食,煮、溜、爆、炸或制作点心,其色、香、味俱佳,通常去壳去头食用。鲜虾多散装上市,经煮熟打去头壳,制成虾米,有“金钩”之美称。整虾煮熟制成虾干,烧汤也别有风味。
学名脊尾白虾,俗称白虾、青虾。长臂虾科的一种,体长5-9厘米,体色透明,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甲壳薄,肉白,子黄,有两条短须,额角侧扁细长,腹部背面有一条纵脊。白虾产量很高,兼养和单养都可以。养殖虾多在秋季上市。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可鲜食,煮、溜、爆、炸或制作点心,其色、香、味俱佳,通常去壳去头食用。鲜虾多散装上市,经煮熟打去头壳,制成虾米,有“金钩”之美称。整虾煮熟制成虾干,烧汤也别有风味。
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Pehaeus chinensi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俗称:明虾、对虾。个体较大, 养殖品一般体长12-15厘米,体重20-40克。生命周期为一年,个别能活二三年。主要分布在黄海及渤海,是中国海的特有品种,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对虾类,属广温、广盐性,是洄游性大型虾类。中国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13~17厘米。
特点是身体细长,略呈梭状;头胸甲前端的额角很长,上缘有7-9个锯齿,下缘有3-5个锯齿;第二触角发达,触鞭约为体长的2倍多;胸部8对附肢都比较小;3对腭足的外肢却很发达;雌虾微显褐蓝色,雄虾微呈黄色。
中国对虾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明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上乘的海味品。中国对虾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中国对虾个体较大,肉质好,壳薄,可食比例较高,色泽鲜艳,在国际市场上销路较广。由于虾体壳薄,不耐捉拿,不耐干运,出售活虾困难。东港市是对虾养殖大市,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养殖,目前,养殖面积达十几万亩,产品出口到日本。
海菊花
海菊花是生长在黄海海域的一种软体动物,随波漂流。其颜色和形状尤为不雅,很像鸡的肛门,所以,人们俗称“海腚秆”。由于形象丑陋,早年也不被人们所注意,在清理各种鱼的时候,都将它们和杂物清理在一起扔掉了,实属是一种浪费。
现在,人们在搞大开发的同时,也对它的食用价值进行了开发,结果发现这个其貌不扬的海腚秆的味道竟然如此鲜美,于是人们送给它一个很浪漫的名字:海菊花。
海菊花肉嫩,肉内还嵌有类似脆骨的亚骨质,嚼起来有种脆脆的感觉,那味道真的很奇妙。除此之外,海菊花炒鸡蛋也是东港地区很上讲究的一道菜肴,鸡蛋的味道已经不再是那么淡泊了,而是被海菊花的鲜味所覆盖,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海鲜鸡蛋。
泥溜子
泥溜子,盛产于东港黄海滩涂的低质贝类,甲壳软体动物,其状黑糊糊圆溜溜,有纽扣大小,别看它进化低级,其貌不扬,味道却十分鲜美,声誉显赫,现在已扬名海内外,出口创汇已经是它的家常便饭了。
盛夏季节,无论是专职的渔民,还是外地的观光的游客,都会到海滩上捡泥溜子,捡泥溜子是一种享受,既能游戏海滩,亲近大海,又能多有收获。届时,人们头顶明媚的阳光,脚踏海滩的细沙,脚掌顿感温润舒适,被溅起的水花带给您无尽的凉爽,人们相互嬉闹着,捡到大的和多的泥溜而呼喊和惊叹着,享受着大自然美妙的同时又有了丰收的喜悦。
泥溜大致有三种做法:其一是水煮(熟吃),其二是呛拌(生吃)其三是腌成咸泥溜,延长食用时间。这三种吃法都是东港地区独特的美味。
吃泥溜是很有学问的。当地人吃的时候,不仅快,而且用嘴挤得干净,初吃乍练者每每将泥吃到嘴里,而不得不将泥和肉一起吐掉,这可有暴殄天物之嫌了。
香 螺
蛾螺科的一种。贝壳高约13厘米,宽约8厘米,壳两端较尖,中部膨胀,略呈纺锤形。壳质虽然坚实却不太厚,螺层约6-7厘米,缝合线显著。壳的顶部很光滑,体螺层中部膨大,壳的表面粗糙,其颜色为淡黄色或棕色,具有宽窄不匀,距离不等的褐色螺旋彩带,很好看。
它生活于80米深的浅海泥沙质海底,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渤海,故此,位于黄海之滨的东港常年盛产香螺。它一般六月份产卵,生长期很快,渔船捕捞一般在5月底以前和十月中旬以后,夏季由于潜伏的习性,所以产量相对较低。捕捞方式以拖网为主,当然也可以人工潜水捕捞。
此螺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肉含水份61.6克,蛋白质22.7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10.1克,灰分2.1克。值得一提的是,食用前必须检查其新鲜程度,可将其放入海水中,沉入水底,足伸出来或用手压厣部有反应的则为活的,你就可以放心的食用了;反之则为死的,不可以食用。
可以水煮后用牙签挑出其肉,辅以佐料,这样吃起来味道鲜美;也可以用高压锅蒸熟蒸透,然后取其肉,切成细细的丝用来凉拌,口感特好。炒白菜和角瓜也一样好吃,同时熬汤煮面样样可用,还可以加工成螺干,香螺罐头及冷冻香螺肉。
海 螺
学名脉红螺,又名菠螺。骨螺科的一种,贝壳大,略近梨形,质坚厚,螺层约6层。壳面为黄褐色,具有棕褐色斑点和色带,排列很整齐,壳口大、呈长卵圆形。外唇厚,具有明显的假脐。幼贝多分布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间,而成贝多在潮下带数米至十数米深的细沙或多泥海底生活,能钻入泥沙中捕食双壳类。营养成份每100克软体部含蛋白质20.2克,水分68.7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7.6克,灰分2.6克及其它微量元素。
肉肥鲜美,营养丰富。鲜食前首先先检查鲜度,放入海水中不上浮,或用手压厣部有反应者为活的,否则上浮或用手压厣部无反应者以及螺肉缩入壳内者,皆为死的,奉劝各位不要食用。此螺足部非常发达,饭店酒店常用以它代替鲍鱼,所以素有“小鲍鱼”之美誉。还可入药,中药称:“海螺”,性味咸,有化痰、消积、镇肝熄风之功能,主治胃病、淋巴结核、痉挛等,享受美味的同时,还有保健治病之奇效,你何乐而不为呢?
石蛎子
学名大连湾牡蛎,牡蛎的一种。贝壳大型,略呈三角形,壳长达140毫米,壳高60毫米左右,壳顶尖,右壳较左壳小并且扁平,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鳞片起伏呈波纹状。壳面灰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壳内面白色,有光泽。左壳坚厚极凹。以左壳固着于岩石、贝壳或其它物体上,栖息于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远离河口的高盐度海区。生活适温范围为6-25c,盐度范围为25-34%。有群聚习性。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繁殖期为6-8月。生长较快,满一年壳长6厘米以上,满两年10厘米以上。一般养殖2-3年收获,多在11月份至来年4月进行,一般手工操作。
它是本地区主要养殖贝类之一,人工育苗已获成功。软体部分可食用,肥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有滋阴补血功效,为营养保健佳品。本地区常见的食用方法有:蒸熟后用辣根蘸食;或者用炭火烤食;也是本地区韩式烧烤的主要品种之一。蒸煮时的汤,味道特别鲜,民间也有用海蛎子给产后妇女“发奶”之说。
蛏 子
学名缢蛏,俗称蜻子、铣。蛏的一种。广温性穴居贝类。贝壳长形,前后端圆。大者壳长85毫米,壳高26毫米,壳宽19毫米。壳面披一层黄绿色的外皮,壳内面白色,壳薄易碎。喜栖息在浪静流畅的内湾和河口处的软泥或砂泥底质的中低潮区滩涂上,穴居。深度随个体大小、强弱、地质、季节而异,因其肉形似小人,故此得名。收获季节,一般一年蛏小暑至秋分收获,两年蛏清明至立夏收获。
蛏子盛产于黄海滩涂上,其行为特别隐蔽,平时,您无论是在打鱼当中还是在滩涂上拾捡贝壳,都绝对难以见上它的身影,因为它生活在滩涂的淤泥里,所以,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无论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它都不闻不问,只潜心于在淤泥里吸收大海赐予它的养分――淤泥里更低级的生物。它是贝类的一种,形状很像竹节,呈圆柱形,颜色翠绿,很有一些绿色食品的形象。它当然是理所当然的绿色食品,肉嫩且鲜,其鲜的微妙之处确实难以形容。
蛏子是东港地区传统的美食,其肉质肥厚,可以洗净后用水煮,凉拌着吃。也可以和韭菜蒜苗之类的蔬菜一起炒着吃,也可以和鸡蛋一起炒着吃。蛏肉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19克,糖2.4克,以及钙、镁、磷、铁、铜、硒等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壳肉皆可药用,肉有滋补、通乳、清热、除烦、利小便、消水肿之功效。壳治咽喉肿痛、胃病。肉除鲜食外,还可冷冻、制罐或制成蛏干。
海 锥 儿
学名钝拟蟹守螺,汇螺科的一种。贝壳呈塔形,长约2厘米左右,壳质稍薄坚实,螺层通常为8层,壳面为黄白色,壳底白色,壳口卵圆形,内面有细沟状,多栖息于潮间带中上潮区,退潮后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滩上爬行生活,或隐蔽在石块旁阴潮处,平均栖息密度为4/平方米,分布于黄海沿岸,为河流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最常见种类。渔民多退潮后赶海采捕。
肉水煮后直接食用,一般用大头针挑食,街头巷尾常有骑自行车的小贩,边走边叫卖,一元钱一杯,使海锥成为大众休闲食品。每每在东港街头,有小贩叫卖声声,韵味悠长。贝壳为贝雕工艺品的原料。
海 钱
学名托氏?d螺,马蹄螺科的一种。壳呈低圆锥形,壳质稍厚而坚实,表面光滑有光泽,通常为蓝白相间色,螺层具细密的波状斑纹。栖息于河口区沙滩或泥沙滩,繁殖季节为7-8月份,为河口沙滩上栖息密度最大的贝类之一,最高可达每平方米几千个 。
7-8月份大量出现,多在退潮后人工采捕。肉可食用,一般水煮熟后用大头针挑食,因个体小多作为对虾养殖的饵料。贝壳美丽鲜艳,是贝雕工艺的材料,也可加工成装饰品和服装钮扣。民间俗称海钱,大概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用它当钱用才有此名字吧。
扇 贝
又名干贝蛤,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扇贝科,我国的扇贝有十多种,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北方的栉孔扇贝,南方的华贵扇贝,近几年又引进美国的海湾扇贝。 扇贝,贝壳扇形,长7-9厘米,薄而轻,两壳大小几乎相等,但左壳比右壳较凹,前耳比后耳大,后耳两壳同形,略成直角等腰三角形,右壳前耳略呈长方形,其腹面有一凹陷,与左壳前耳构成一孔,即为足丝孔。孔之下缘生有栉状小齿6-10枚。左壳有主要放射肋10条左右,两主肋之间夹杂着数条小肋;右壳主要放射肋较多,主肋间也夹杂小肋数条。这些主要放射肋在壳顶部的细而平,渐至腹面渐粗大,且生有鳞片状凸起,同心形生长轮脉不很明显。贝壳内面白色,生活于浅海水流较急的清水中,自低潮线附近至20米,甚至更深的砂砾或岩石海底均有栖息。东港近年来大量养殖,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一般采用筏式吊笼养殖。
毛 蚶
毛蚶,又称麻蛤、麻地、毛蛤、瓦垄子,海产经济贝类。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已能人工养殖。常见的壳高 3厘米,壳长 4厘米,宽 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毛蚶生于浅海水深20米以内的泥沙底质中,以2~10米处较多。毛蚶除冻冰和酷暑季节外,常年可采收,用机动渔船拖网作业。毛蚶肉肥,除蒸煮后鲜食外尚可晒制成干,贝壳可作电石、水泥的原料,也可粉碎后作禽、畜饲料。
东港沿海一带均有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菩萨庙镇,近年来养殖产量最多,产期多在7~9月份。
毛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产量大,价格便宜,很受群众欢迎。家庭多用盐水清煮后蘸姜醋汁食用。因毛蚶腹内有泥沙,煮食前应放入加盐的净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清水滴几滴香油,使之将泥沙吐出。
毛蚶是出口品种,输出国主要是日本。近年来,东港的毛蚶养殖量大增,也因为个大味美,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文 蛤
俗称花蛤、海蛤等,帘蛤科的一种。贝壳略呈三角形,前端圆,后端略突出,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壳面光滑,被有黄褐色或红褐色壳皮,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花纹,壳皮在贝壳中部及边缘部分常磨损脱落呈白色。栖息于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底质海滩,埋栖生活,埋栖深度通常为体长的1倍左右。分布于中潮区下部至低潮线下水深5-6米处。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c。春季水温升到11c开始生长,秋季水温降至10c以下即停止生长。
此蛤耐干能力较强,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鲜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其肉对高血压、肺结核、小便不利、小儿疳积、外阴炎、气管炎、肾虚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壳含碳酸钙、角质等成分,可治热痰咳嗽、瘿瘤、疔痈等,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达到了保健之疗效,真乃海鲜中的极品。
可食部分为其软体部,肉味清鲜,俗称“天下第一鲜”,可炒、炖、煮,制作各式花样名菜,也可以熬汤下面条,点缀其中,其鲜无比,素为席上佳肴。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冷冻品、干制品及罐头等,做东港已形成规模养殖。
沙?子
?科的一种,学名河?。成体一般壳长40厘米,质厚而坚硬。两壳膨胀,略呈三角形。壳顶膨胀“突出”、“内向”向前弯曲,两壳顶部极为接近,略偏前方。壳面呈黑褐色,并有光泽,壳色与栖息环境及年龄有关,具有粗的同心生长轮,栖息于淡水、咸水、河口、湖泊、沟渠、池塘内,特别是在江河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产量最大,生活底质多为沙泥或泥底,穴居于水底,以浮游生物为食料。
沙?子营养丰富,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锌铜硒等。因其味道格外的鲜美而广受欢迎。吃法有:可洗净后水煮,?口微张就可食用,?肉色泽晶莹,口感一流。也可拨其肉凉拌来吃,入味三分,清爽可口。油炸?肉脆而不腻,?肉炒鸡蛋更是鲜嫩无比。与辣椒蒜苗等蔬菜一起炒,真可谓色香味俱佳。腌沙?子和烤沙?子更是东港的一绝,但腌和烤之前务必要把沙?子内的沙子吐净,这样吃起来既卫生又爽口,冬天的时候,你还可以吃到沙?子干,软软中透着一股绵长的咬头,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大黄蚬子
学名中国蛤蜊,又称凹线蛤蜊,俗称飞蛤、黄蛤、凹线蛤、蛤蜊珂等。蛤蜊科的一种。贝壳坚厚,略呈三角形,壳长一般不超过60毫米。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有深浅交替的放射状彩纹。壳顶常有白色剥蚀状。生长线明显,呈凹线状。壳内面白色或带蓝紫色。栖息于水流畅通、饵料丰富、近河口的浅海处。分布以2-5米浅海为多,随着个体和年龄的增长,逐渐向深处迁移,是黄海常见种类。也可人工养殖,多为自然附苗后进行滩涂管养,是东港市重要的滩涂贝类之一。软体部分可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无机盐、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肉嫩味鲜,素有“赛干贝”之说,并具有药用价值,能消目中翳,治眼赤病,也可作对虾的饵料。壳是烧石灰的原料,加工成壳粉后可作禽畜饲料的添加剂。由于贝体内常含有泥沙,食用前应放入加盐的淡水中静养一段时间,待泥沙吐净后,用清水洗净后即可蒸煮或炒食,也可做汤,味道鲜美。多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蛤干或制成罐头。
本地区有一道特色菜为“原汤蚬子”,就是将黄蚬子泥沙吐净后,煮熟去壳,将煮蚬子的汤过滤干净,将蚬肉泡在汤里,撒上葱花、盐、味精等调味品,即保持了黄蚬子的原汤原味,又干净卫生。此外还可煮熟后炒食或者凉拌、下面条、剁饺子馅等,吃法多样。也是本地区韩式烧烤的主要品种之一。其耐干能力较强,春秋季节带壳可干露3-4天不死。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