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做实做强做优 重振丹东轻工名城②

发布时间:2018-05-11 13:16:34

产业集聚促发展

    5月8日,记者走进振兴区汤池经济开发区,一条条笔直的大道四通八达,一栋栋崭新的厂房矗立两旁,道路上、工地上车来车往,新入驻的企业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入驻开发区的企业有73家,规模企业数量7家、高新科技企业16家,形成了以机械加工、服装纺织和电子仪器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集群,共有7家企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性专利110项。

     在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听不到机器轰鸣,也几乎闻不到化工原料特有的刺鼻气味,只见一批批服装面料经过大型全自动设备的特殊涂层和印染处理,就有了防酸碱、防腐蚀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眼下,接到订货单的“优耐特”正为探路者、凯乐石等品牌生产新产品。下一步还将开发抗菌、防螨、防蚊虫等多功能的各种产品。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今年企业产销继续保持增长,靠的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跑在市场前头。自主创新,是“优耐特”成长历程中重要的“基因”,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耐特”瞄准市场空白,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引进、合作和自主开发,上百个品种接连推向市场,从休闲时装到户外运动服装,从军警雨披到行业防护材料,从装饰用布到箱包鞋材,其产品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优耐特”成为国内功能性纺织品创新能力强、产品更新速度快的企业,实现年生产能力5000万米,多项技术指标具有突破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今年3月,我市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后,汤池经济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各功能区相关产业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轻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项目是汤池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引擎。近年来,开发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集聚招商发展能量。今年,该区继续以存量盘活“增”地为重点,加大力度完成土地征收工作,实现从土地量的增加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飞跃。汤池经济开发区还将机械制造、电子科技、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高新科技轻工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做好入驻开发区门坎儿的把控,立足考虑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对非环保和污染性项目严格拒之门外。

     在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装配硫化车间,记者看到两名技术工人正在操作机器,她们将芯棒放置机器内,在已设置好的时间内,产品绝缘子便可成形,进入下一道工序。该公司主要从事输变电设备、电力自动化系统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先后与多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的高科技产品。在变压器无功补偿车间,公司负责人指着车间里的11台综合配电箱说:“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得益于开发区提供的创业环境和周到的服务,如果没有环境和场地的优势,我们也只能靠想,无法实现生产配电箱。”

    建立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是汤池经济开发区发展轻工业经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为了给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加大开发区基础建设,积极为企业解决好土地、供水、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重点项目跟踪制度,狠抓项目服务和推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留住企业创新发展。

    如何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汤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开发区要做好两个“推动”,一方面推动轻工行业增加品种,以现有的“优耐特”“康齿灵”“希悦食品”“东宝电子”等轻工企业为基础,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轻工企业落户开发区,深化培育产业集群,提升轻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推动轻工品牌建设,积极组织轻工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实施项目对接,营造重视品牌行业氛围,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以科技创新推动轻工业发展。同时,注重培育轻工技能人才,为轻工产品升级创新提供人才支持。(《丹东日报》5月10日报道)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