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做实做强做优 重振丹东轻工名城③

发布时间:2018-05-11 13:13:25

复兴路上 产学研融合唱主角

    5月9日下午,在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十几名学生正在上户外运动服装理论课。授课者并不是该校老师,而是我市一家运动户外服装企业的专业人员。

    “服装企业派人来授课,学生们能学到一线的专业应用技能。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应用型人才。”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副院长滕洪军受访时表示,本地纺织服装企业参与学院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学院一直在校企合作上探索更紧密、高效的方式,包括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参与毕业生答辩,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纲要的修改与完善,将企业的技术标准纳入课程教学纲要中,高校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今年,学院新设置了专业教学模块,供学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

    学院此举的目的是储备应用型服装人才,使产学研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滕洪军介绍,服装与纺织学院的学生在第六学期时,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选修课程,每个专业设置了2――3个模块,每个模块大约开设5门课程,学生可以在适应了前五个学期的学习后,细分擅长的领域,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以丹东东港摘得“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荣誉为契机,学院还专门设立了运动户外服装研究方向。现在,有四十多名学生在运动户外服装领域进一步学习。此外,结合市场需求,服饰品和服装定制领域也纳入新设置的模块中。

    高校搭建平台,企业与人才的对接更加紧密。我市一家技术型纺织服装企业在学院开设的服装工业生产技术方向课程已有多年,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家被引进到学校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实用生产技术,由此还搭建了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的平台。“我们希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同时也做好了毕业生实习、就业的衔接工作,为他们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该服装企业负责人说。

    我市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正与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其中包括联合成立针织服装、运动户外服装、民族服饰、高级定制四个服装种类工作室,以此促进学生摆脱“学院派”的传统思维,更快走向市场。“比如,学院与丹东一家大型服装企业合作三年来,不断为企业输送毕业生。”滕洪军坦言,面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虽然高校一直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但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仍然不高。他建议,我市的服装企业在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应给予毕业生更大的支持。对此,我市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住房补助、工资补助等,让丹东培养的人才留在丹东。同时,吸纳省外人才来丹东的纺织服装企业发展,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补齐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的人才短板。

    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产学研融合发展,开端可喜,前景可期。省服装协会户外服装研发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皆依托辽东学院落地运营。去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我市建立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行业产品检测中心,将有效促进丹东地区纺织行业发展,整体提升区域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位于辽东学院校区内的丹东运动户外纺织服装公共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此平台通过自动化的电脑程序操作,便可检测出面料强度及完成静电、甲醛检验,将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再创辉煌提供技术支撑。(《丹东日报》5月11日报道)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