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胜地

探访朱梅墓园:名勒燕然流芳千古

发布时间:2021-09-07 01:59:58

探访朱梅墓园:名勒燕然流芳千古

    明朝末年,在后金的兴起和南侵过程中,无数忠勇将士为国戍边,尽忠尽职,这其中就有祖籍明末辽东广宁前屯卫(今绥中县前卫)五挂将军印的总兵官朱梅。他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屡立战功,非常受崇祯皇帝的赏识。崇祯十年(1637年)春,朱梅因病在家乡逝世。崇祯皇帝得知消息,下旨厚葬朱梅,并历经两年修竣墓园。这座墓园就是广为人知、至今仍较为完整的朱梅墓园。上周,伴着寒意未消的春风,我们都市生活部葫芦岛人与自然大型新闻调查采访组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朱梅墓园。来探访这位戎马一生、忠贞不渝的英雄,来探访300多年前,能工巧匠们修建的宏大墓园。

  历经风雨 英气犹存

  到达绥中后,在绥中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建华的指引下,我们的采访车直奔朱梅墓园的所在地——绥中县城西南53公里处的李家乡石牌坊村。在车上王建华副所长向我们介绍:“朱梅去世后,先是被安葬在李家乡的一个山坡上。墓园建成是在崇祯十二年。这座墓园气势宏大,地理位置优越,北枕山冈,南俯荆河。西南距山海关8.5公里,正南距姜女庙2.5公里,西距九门口长城7公里。墓园南北长350米,东西宽110米,总占地面积38500平方米。朱梅墓园是我市境内级别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古代墓园,也是全省仅存的明代官员的大型墓园,这里有全省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石雕群。1960年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过辽宁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朱梅墓园有一座很大的石牌坊,朱梅墓园所在的村就叫石牌坊村,附近的人们都为这里有这样一座将军墓园感到自豪。”

  听了王建华的介绍,我们对朱梅墓园更加向往,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司机高师傅也加快了速度。采访车刚刚进入石牌坊村南,很远就看到在村路旁矗立的一对华表。王建华告诉我们:“现在咱们已经到达朱梅墓园了。这两座华表又称望柱,分列东西,相距有60米,华表的顶部雕有石兽,全高6.1米。它们可以说是朱梅墓园的地标了。”要不是有人介绍,我们采访组一行还没缓过神儿来,因为我们分明是在村子里,华表附近还排列着许多民房,这与我们之前想象的很偏远、很空旷的墓园形象相差很多。来不及多想,我们的采访车已经停在了华表后面的石狮子旁。石狮子也是一对,分列东西。朱梅墓园前的这对石狮子与记者以往见到的有所不同。蹲踞在西面石座上的石狮高约3米,昂首挺立。身上披着绸带,腰间系着铃铛和挂饰,左足还踩着一个彩球。石狮形象生动逼真,看上去英俊神武,神态镇定。看到这么有灵气的石狮,记者才领会到明代石刻的久负盛名。东侧的石狮乍看与西侧的很相似,实则不然。东侧石狮的头稍稍低一些,如果说西侧的石狮威武有神,那么它就有些略带娇羞。能工巧匠们把石狮雕刻得活灵活现,石狮的基座也没被他们忽略。基座束腰处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牛、狗等动物图案。

  记者在石狮前流连忘返时,采访组的同事喊:“关键的在这呢!”记者顺声往北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映入眼帘。“石牌坊是墓园中的主要石建筑,采用青色花岗岩刻造,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高10米,面阔8.76米,明间3米,两尽间各为2.88米。明柱高7.2米,边柱高6.4米。”王建华脱口而出的这一串精确的数字让我们对石牌坊的了解马上从感观进入到严谨的学术状态。走近观看,牌坊每个石柱的前面都夹以抱鼓石,上面刻着莲花卷草纹饰。各个石柱的上部都有额枋连贯。主柱明间檐下斗拱间有一个长方形圣额,题“圣旨”二个大字;圣额下面是二重横额,上额正面用双线阳文刻着“名勒燕然”(战功卓著、威震边塞之意)四个大字,背面“华表忠勋”几个大字遒劲有力;下额用楷书刻着“官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承恩坊”十四个大字;两重额枋正面刻二龙戏珠,背面为凤凰、鲤鱼等图案。两侧间结构相同,柱间用额枋相连,上面雕刻着祥云瑞兽,平板坊上面有五踩斗拱两朵,再上面为歇山顶边楼,整个石坊气势雄伟,结构严谨,雕饰精美,巍峨壮观。

  看过石牌坊后,我们穿过村里的小河,向北走了大约200米,上一个斜坡,朱梅墓园的石刻群和墓冢便尽收眼底。我们最先接触的是墓园的石门。石门高大宽阔,两侧的石柱上分别蹲坐着瑞兽。紧接石门的是甬道,这条甬道是1982年文物保护部门修的。甬道两侧由南至北依次矗立着各种石像和石碑。最前面的还是分列左右的石狮子。墓园里面的石狮子与牌坊前的可大不相同。牌坊前的石狮子可谓威风凛凛,英气十足,而墓园里的这对石狮子给人的感觉却是憨态可掬。它们不像牌坊前的石狮子那样盛装,那样威风,但工匠们并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分辨出它们身上的纹路。

  分列在石狮北面的是两只石羊,这两只石羊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们在微笑。跪卧在基座上,圆滚滚的石羊显露出挡不住的可爱神态,看见它们你甚至会忘记自己置身于墓园。石羊北面站立的石马,身背鞍桥,下悬马镫,口内系着缰绳,项下垂着缨穗,静穆在那里。似乎时刻在等待着主人的到来,安详的神态中透露着忠诚。看过石马,下一个吸引记者目光的是一对石人。这对石人与前面的石狮、石羊、石马不同,分列东西的两个石人不是完全相同的。东侧的石人皓首长须,庄严挺立;西侧的眉目清秀,谦卑懦弱;两个人都头戴朝冠,身穿朝服,用双手将笏板捧在胸前。根据当时明朝的政权特点,我们大胆地猜想,东侧的石人应该是位文官,西侧的则可能是位宦官。

  当我们正在为自己大胆地猜想发笑时,4甬石碑牵住了我们的视线。石碑,分东西两侧各列2甬。西侧前面的是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日下葬祭文碑;西侧后面的为崇祯十年闰四月二十日初祭文碑。东侧前面的石碑由于严重风化,字迹模糊难辨,还有待考证。东侧后面的石碑为崇祯十年三月三日诰命碑。4甬石碑型制相同,都是龙首龟跌座式。通体为纹理雕制,碑文为柳体楷书,笔势劲挺有力。石碑边框雕刻着游龙戏珠,线条清秀奔放,栩栩如生。碑文中记载朱梅经理军务镇守蓟辽、五挂将军印……百经血战,解围宁锦。因此他死后,皇帝对他加封号,厚葬仪,造墓园,建碑碣,以示优崇。这些碑文也反映了明清之际的辽西军事情况,因此它为研究明末政治、军事和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

  从石碑再向北,甬路正对的就是朱梅的墓冢了。墓冢由黄土堆成,地面残高4米,东西12米,南北9.8米。墓前横立题铭碑(亦称题铭石屏),铭文为:“明诰赠左柱国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前经理军务镇守蓟辽等处地方五挂将军印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墓”50个遒劲的大字,边框雕刻着游龙戏珠。墓表前有一供桌,上面刻着整只的小猪、水果、点心等12种祭品,与下葬碑文中所记祭品一致。在朱梅墓冢的下方还有两个较大的墓冢。东南处墓冢的墓碑碑首有“清故”二字,碑文为篆书:前明奉政大夫永平道佥事 贝孝先生邓林朱公 诰封安人元配陈氏 合葬墓。西南的墓冢前碑文为明骠骑将军锦衣卫指挥使宁我朱公之墓。根据碑文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墓冢里葬的是朱梅的后人。

  五挂将军印 英明永流传

  在去朱梅墓园之前,记者就从文史研究者张恺新那里了解了这位五挂将军印的英雄。

  朱梅,字海峰,约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前后。他早年投身军旅,驰骋疆场,在防御蒙古部落的战斗中屡立功勋,由于“勇略素优”,到明神宗万历末年,已由下级军官升为备御,在辽阳、义州(今义县)一带驻守。从万历末年经天启到崇祯初年的二十几年中,由于东北的女真族势力日益强大,不断向明军发起进攻,辽东兵事连绵不断,朱梅的主要作战对象也由蒙古部落转化为女真军队。

  朱梅身经百战,屡立功勋,是打出来的猛将。从天启元年到天启七年,仅仅七年的时间里,朱梅就因为战功累升为游击将军、参将、副将、总兵,并挂征辽前锋将军印。崇祯皇帝继位后又晋升为都督。他一生先后五次挂将军印,成为关外战功卓著、名声显赫的战将。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朱梅率军参加了宁远保卫战。他下决心死守宁远孤城、负责坚守北门。战事十分惨烈,三天三夜的血战中,朱梅几乎没有合眼。在后金军队的猛攻下,宁远城几度危在旦夕。守城军民众志成城,红夷大炮向后金军队开火,努尔哈赤大军兵败城下,最后不得不撤兵。战斗中,朱梅不仅防守北门,还奉命驰援西北角城墙,功勋仅次于满桂。战斗结束后不久,皇帝下旨任命朱梅为代理都指挥佥事(相当于省军区代理副司令)。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率15万大军,气势汹汹进攻锦州、宁远,试图攻下辽西走廊,打开入关的通道。朱梅此时正防守锦州,他协助总兵赵率教坚守城池,后金军队一连攻打了24天也没能如愿。宁远城在满桂的守卫下同样固若金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锦大捷”。由于宁锦大捷的功勋,朱梅受到朝廷的奖赏,被加升为都指挥同知(相当于享受省军区司令待遇的将军)。同年十月,皇帝下旨“给朱梅征辽前锋将军印”,这是朱梅首次挂将军印。

  朱梅是辽西走廊土生土长的将领,资历深厚,战功卓著,但从不居功自傲,也不善于投机钻营。他淡泊名利,一心守土,宁锦大捷后不久,袁崇焕受阉党攻击被迫辞官回乡养病,当时辽东许多将领推举朱梅为关外的军事主官,被朱梅婉言谢绝。在朱梅看来,将军的职责在守卫国土,不在于争功求官。友人建议他向皇帝上书自荐,朱梅也没有同意。可以说,朱梅五挂将军印,都是朝廷和上级赏识的结果,他并没有自己为自己争取过一官半职。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年逾五旬的朱梅第二次挂将军印,并得到新任辽东巡抚毕自肃的赏识。同年五月,崇祯皇帝下旨:“以朱梅为都督、前锋将军、镇守宁远等处总兵官”,这是对朱梅的第三次任命,即三挂将军印。这一时期,后金军队又攻入大凌河以西的高桥、朱家洼、塔山等地方。朱梅雄风不亚于当年,奋不顾身率兵拒敌,将来侵之敌击退。

  第三次挂将军印不久,朱梅经历了一次遇险。崇祯元年七月,宁远城士兵发生哗变,起因是由于朝政腐败,处于防御后金军队前沿的宁远城守军竟然欠饷四个月,辽东巡抚毕自肃多次请求户部调拨粮饷也没有奏效,朱梅也是无计可施。宁远城中十三个营的士兵冲进衙门,把巡抚毕自肃和朱梅等捆绑在城楼上索要欠饷,并进行殴打。在这种情势下,宁前道兵备副使郭广向商人借了五万两银子方才平息事态,这才解救出毕自肃和朱梅。事后不到一个月,毕自肃由于不堪折辱而死去,朱梅也因此抱病赋闲。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10万军队,以蒙古骑兵为向导,绕过辽西走廊袁崇焕的防区,从喜峰口越过长城,直趋遵化,并攻下遵化,京师立即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在宁远的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立即率军驰援,解京师之危。大军进关后,袁崇焕唯恐后方不稳,决定再次起用朱梅,朱梅因此掌平辽将军印,即四挂将军印。

  袁崇焕下狱治罪后,朱梅也卸任回到家乡前所。孙承宗再次出任辽东经略后,为了邀请朱梅出山抗敌,亲自题诗称赞他。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朱梅率部守卫山海关,经过他的悉心调度,击退后金军队进攻,随后朱梅又率部收复了位于今天河北迁安县的建昌营。

  这年四月,朝廷批准孙承宗的奏请,朱梅再次署掌将军印,这就是五挂将军印。五月,朱梅率骑兵步兵一举收复了迁安。随着战争的结束,朱梅的使命结束,他交出将军印信,但仍享受一品武将的待遇。此后的朱梅由于年事渐高,很少过问军务,渐渐地退居第二线。

  朱梅逝世后,崇祯皇帝以自己的名义拟写诰文,对朱梅的一生功勋进行了高度评价,甚至把他和古代名将马援、郭子仪相提并论,还加赠他太子太保、特进光禄大夫,这在明朝武将中可谓是仅次于王侯的封赠了。朱梅墓园修竣后,崇祯皇帝多次派朝臣到墓地祭奠朱梅,以表达对爱将朱梅的怀念之情。

  墓园保护任重道远

  在探访朱梅墓园的过程中,王建华还向记者介绍,前些年朱梅墓园几乎年年被盗。绥中县文物管理所每年都要堵被盗墓者挖开的洞口。现在墓冢里还能看见的就是用青砖砌成的起券门墓室。

  为了更好地保护朱梅墓园,2009年的下半年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绥中县文化局投资12万元对墓园进行了维护。现在墓园的石牌坊已经被加固,还加上了护栏。墓冢和石刻群也被用水泥柱和铁丝网围成的围墙保护起来。虽然朱梅墓园每年的保护经费不多,但他们还是雇用了一位当地的村民看护墓园。现在盗墓者已经不像原来那样猖獗了。

  记者在探访中还发现,墓园中有些石刻已经残缺,其中一座石碑基座残缺的部分明显是人为破坏的。王建华告诉我们,他们之前修护过,但后来再次被破坏,现在残缺的部分已经不见踪影了。记者认为,朱梅墓园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光靠某个人、某些人是不够的。它的保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希望再过三百年、五百年,甚至是上千年,朱梅墓园依然完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来瞻仰这位五挂将军印的英雄,重视明末文化遗产的丰厚价值。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