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市的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闻名遐迩的兴城古城和九门口长城。妙峰寺双塔的名声也许远不及以上提到的景观显赫,但千百年来却一直牵动着考古工作者和众多游人的心——不单单是因为其风景优美,更主要的,是那妙峰寺双塔领略不尽的古风古韵以及承载的厚重历史。
路遇:雄伟的山峰撼人心魄“绥中境内,长城脚下,永安堡乡,塔子沟里,妙峰山上,寺因山名,塔因寺名,沟因塔名,声音传播甚远。”这是资料中的一段文字描述。3月2日,当采访车走在永安堡乡那段古长城脚下时,记者看到原汁原味的长城、烽火台就在眼前,心情莫名的激动。听绥中县长城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云刚说,妙峰寺双塔位于绥中县永安堡乡塔子沟北150米的妙峰岭上,东南距县城75公里。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不过现在妙峰寺已没有了。
始终有一条不宽的沙石路在眼前,车子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路两侧都是山,和平时所看见的荒山野岭没有太大的差别。但走着走着,我们的兴致就上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几次忍不住停下车来,对着奇山峻岭一顿拍摄。眼前的悬崖峭壁举目皆是,形势之险如刀削斧劈。山峰耸立,岩石裸露的奇峰绵绵起伏;青山与蓝天相映,远处望去宛如仙境,而且这里怪石横出,摇摇欲坠。记者发现一处活灵活现的“象鼻山”,在象鼻子前方还有圆圆的石门,能从这边看到那边。再往前走,大家三言两语不时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风景似“一线天”,有的像“石屏风”,有的如“金凤展翅”,还有的如“奇峰插海”……真可谓美景尽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妙峰寺双塔附近的塔子沟景色着实迷人。曾经有几次,记者感觉眼前确实无路可走了,沿着那唯一的沙石路,再往前走车子就要“扎”到耸立的石峰上了,可偏偏到了山脚,峰回路转,在记者还没回过神的那一瞬间,又一条路出现了。七拐八拐,车子就会拐出这片山坳,同时带来的还有另一处绝美的景致。实在太奇了!
你们信不信,美丽雄伟的山峰,有时候会感动得你流泪?此刻记者就是这样的心情。在一处山峰面前,我们被眼前的气势惊得合不拢嘴,大家下了车,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很怕惊扰了这里的安宁。山是黑青色的山峰,山势极其峻峭,与记者看过的所有的山峰不同,眼前的山峰着实与人们见惯了的那些山不一样。它之所以如此美丽雄伟,就是因为其山势陡峭,而且,山体表面披上了许多星点鳞甲般的雪层,将山体装扮得特别雄壮和美丽。更美丽的,还是因为从山顶倾泻而下的一条条水状印痕,可以想象得到这里的夏季会是多么的迷人,雨水和植被该有多么浓密和丰厚。就是这些印痕看上去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觉山峰像是水做的一样。想想看,水和石头,这两种存在着本质区别的物体居然能够结合得如此完美,实在激动人心。这样的山景配上湛蓝的天空,再加之山景被阳光映照得鲜亮生动,那美景,那雄伟,真是让人难以言表。此刻,我们都觉得,即使今天看不到双塔,此行也无憾了。
发现:双塔今日之风韵
上午11时,采访车接近妙峰寺双塔时,记者远眺,映入眼帘的这座辽代古塔与所在的妙峰山融为一体,气势壮观。转过龙门山口,仰首观望,四周山岭环抱,沟壑纵横,石河上源在其南侧流过。双塔一大一小,大塔高21米,小塔高10米,东北西南方向对峙,相距40米,依然保持着本来的面貌。不过这两座古塔现四周都已经被脚手架包围起来,脚手架从地面一直搭建到塔尖上,上面还铺设着和楼梯一样的木板。
记者走近时发现,经历岁月洗礼、风雨剥蚀的双塔多处破损,塔顶颓塌,覆瓦脱落,塔身裸露出木制的檐椽,拱形佛龛内莲花座上的佛像仿佛随时有坠落的危险。
绥中县长城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云刚用相当专业的语言向记者介绍道:大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大塔上有题铭“辽天祚皇帝宣赐舍利塔”,小塔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双塔在结构、造型和塔身雕刻上都有其鲜明的特点,现今塔身砖雕保存基本完好,佛像逼真,图案鲜明、花纹清晰,形象如初。尤其在大塔塔身上雕有“辽天祚皇帝宣赐舍利塔”字样,有力地证明了双塔建筑的确切年代(辽天祚年间,建于公元1101-1114年之间),这对研究辽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仔细观察,大塔结构可分为基座、塔身、塔檐、塔顶及斗拱、雕刻等部分。基座平面作八角形,立面作切削式。塔身平面作八角形,每角用一根圆柱,塔身四正面雕有坐在券门内的佛像,四侧面雕有带背光的佛像,为圆镜式日光。佛像左右有横卧于祥云上的飞天,再上为宝盖。佛像座下不一,或是切削八角式平台,或是用马、象、狮所驮。
塔身顶部有斗拱装饰,塔顶现已全部脱落。雕刻有佛像、飞天、力士、伎乐天、童子以及各种花纹。飞天的雕刻极似朝阳地区凤凰山云楼寺塔的雕刻,其他工艺也十分精细,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
小塔位于大塔西南,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基座平面作六角形,各角有带斗拱的角柱支撑,中间辟为壶门,内雕虎等。其上置莲座,塔身建于其上。塔身平面六角形,每角各有立柱,柱头用阑额,塔身各面雕有佛像,皆坐于莲座之上,背后有佛光,上有宝盖,在第一级塔檐上部建短塔身,再上用叠涩法出檐铺瓦,连续直上五级,塔顶也已脱落。
探索:“皇帝宣赐”的辽塔
记者翻找史料得知,辽代是公元十世纪由中国北方的契丹民族建立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政权。辽代的统治阶级极其笃信佛教,不仅佛寺建塔,在没有佛寺之处也建塔。在辽朝皇帝崇佛政策的推动下,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无不对佛顶礼膜拜。出于对佛事的需要,辽国境内佛塔、佛寺的营建十分盛行,特别是辽圣宗之后的几代帝王,对于佛塔的建造更是不惜血本,直到道宗一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辽国五京到各州县,耸起了一座座高塔。
经历千年风雨,许多辽塔今已不存在,但时至今日,我国北方仍有上百座辽塔。辽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甚至多民族交融的特色,是我国古代佛塔艺术的杰作。试想,今天的我们如果把日历推到整整一千年前,那时正是辽国的鼎盛时期,澶渊之盟刚刚缔结,北宋的岁币每年正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那时候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将是何等一个梵香缭绕、佛塔林立的北方佛国啊?
辽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地为名的朝代,辽河、辽东、辽西的名字古已有之。而当代我们辽宁省的得名,也是源于已有了几千年历史的“辽”字。辽国和辽宁得名于同源,辽代的上、中、东三京的京城也都曾是历史上的辽宁省辖地。今天的辽宁省,绝大部分土地在辽代由中、东京道所辖。辽中京、东京都属于契丹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区,辽宁的辽塔也几乎绝无例外地具备契丹民族的传统特色,即典型的辽式密檐塔。辽代密檐式塔在结构和建造上形成了大体统一的标准样式,大都为八角实心塔。
据辽宁朝阳出土的《灵感寺释迦佛舍利塔碑铭》记载,当时辽国在建塔上互相攀比:“虽殚其筋力,尝不为劳;然竭以资财,亦不为贵。”其意思是,为了建塔,人们受多大的累也不觉辛苦,花多少钱也不觉可惜。辽代遗留佛塔较多,而妙峰寺双塔塔身雕字且为皇帝宣赐所建,极为罕见,所以弥足珍贵。那么天祚皇帝为什么要在这里宣赐修塔呢?翻阅《辽史》,民俗学家王光寻找谜底。终于,从字里行间,她梳理出了一个可能发生过的历史场景:辽乾统年间,天祚皇帝之子、被新封为燕国王的挞鲁去世。其母萧氏哀伤过度,同日过世。痛失两位亲人,悲伤之情难抑的天祚皇帝于是以皇室的规格、动用最好的工匠,宣赐修庙建塔,隆重纪念母子二人。
“当然,以上判断,只是我根据能找到的史籍、地方文献中的资料,推测和联想的,”王光说:“盼望有一天,这些推断能够被考古发现所证实。希望我的研究至少能给同好古塔者以启示。”
延伸:为妙峰寺双塔疗伤
类型全、形式丰富是辽塔的主要特点。从2004年起,我省实施了辽塔保护工程。去年,我省对辽塔的保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38座需要疗伤的辽塔全部纳入了保护日程。妙峰寺双塔也被纳入其中。“辽代的民族服饰、供养人、动物、花卉、行游等图案,在辽塔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辽塔,是研究我国东北乃至北方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和古代建筑技法的重要依据。”绥中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建华告诉记者,过去,我市曾经多次对部分辽塔进行过维修和保护。但是,由于资金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大部分的辽塔维修保护及研究相对滞后。妙峰寺双塔因多年来缺少资金投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塔顶上的树木有两米多高,且根基较深,树冠也逐渐增大,随风摇动,双塔有倾倒的危险,应及早组织人力物力对塔顶树木进行清除;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塔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塔基两侧山体加以巩固,修砌保护墙,确保塔基安全。
王建华还给记者讲了一件事:2008年6月18日下午,绥中县文化局接到永安堡乡政府举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妙峰寺双塔被掘开两个盗洞,对文物本体构成了破坏。绥中县文物管理所对此事进行调查。经勘察,妙峰寺双塔北侧大塔塔座的西北方向和南侧分别有一盗洞。盗洞一大一小,一深一浅,但均未掘透塔座。西北方向盗洞距地面0.9米,上宽下窄,略呈心形,最宽处达1.3米、高1.1米,塔基处散落着大量的砖头、沙石。当地人用青砖砖头对盗洞做了简单填充,但与原貌相去甚远。大塔塔座南侧有一小盗洞,距地面1.3米,形状不规则,最宽0.6米、高0.3米,与大洞相同,表面水泥层剥落,都裸露出青砖。妙峰寺双塔设计巧妙,造型美观,肃穆雄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然而,这两个盗洞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双塔的整体形象,而且对文物本体也造成了严重破坏。
据了解,我市境内有6座辽代修建的古塔,它们分别是:安昌岘舍利塔、沙锅屯石塔、磨石沟砖塔、妙峰寺双塔、白塔峪塔以及前卫歪塔。这些古塔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历史价值。根据辽宁省的统一部署,我市去年对这6座辽塔进行全面维修。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古建筑经过近千年的风吹雨打,已破损严重,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一旦出现倒塌,想修也难了,辽代古塔不能毁在我们手上。近几年来,民间保护辽代古塔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文物管理部门也不断向上级反映,争取维修资金。
自辽塔维修工程启动以来,辽塔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我市全部辽塔都制定了维修工作计划并完成了编制搭设工程脚手架方案及经费预算,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辽塔修缮委员会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辽塔修缮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切实分析我市辽塔综合情况,制定《辽塔维修工程实施方案》,对辽塔维修的总体目标、内容及其要求、组织、时间与实施步骤、经费等方面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县区也将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本级的维修预算,落实维修经费。
都说仅凭一处单体建筑是很难成为旅游资源的,只有建筑群才有机会吸引游人,然而古塔却是单体建筑中的特例,一座古塔足以成为一处绝佳的风景,当然辽塔也不例外。如果能将我市的六座辽塔整合起来,借辽塔保护工程的东风,将辽塔打造成我市的名片,可以想象,那将会是多么靓丽的风景。
传说:留下美好耐人寻味
妙峰寺双塔的建成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
相传早在辽代,有一个云游的风水先生从南方来到这里。他夜观天象,见塔子沟祥光冲天,断言这里必有真龙天子出现。这话很快传到京城,皇帝闻听很是害怕,派人在塔子沟修了两座塔,塔子沟也因此而得名。双塔修在村北妙峰山脚下,塔下修座寺庙,得名妙峰寺。寺内有一些和尚看管庙产,念经传道,修身养性。到了明末清初,这里的和尚突然猛增,据说“有名的和尚三千六,无名的和尚赛牛毛”,到底有多少和尚,谁也说不清。
明朝末年,清兵大队人马向明军进兵,山海关因吴三桂投降而失守,驻守九门口的一队守军将士因寡不敌众悄悄撤到塔子沟,全部剃头当了和尚。他们以塔子沟为老营,日夜操练,准备再战。清王朝建立后,抓紧清除明朝残余势力。朝廷把塔子沟的和尚看成眼中钉,派兵前来征讨。塔子沟四面是山,沟深谷窄,又有龙门山口天险。和尚们凭着有利地形,数次战捷,清兵总兵李将军头撞将军石而死。消息传到朝廷,皇帝又派于大人带兵前去征讨。于大人吸取了李总兵兵败的教训,不敢盲目进攻,而是派随军出征的儿子于成龙打入妙峰寺,扮和尚打探地形。于成龙来到妙峰寺后,十分勤快,很会与人相处,很快买通和尚大小头目,取得和尚们的信任。他利用上山打柴的机会仔细观察妙峰寺周围地形,又摸清所有的暗道机关,绘成图报给于大人。大年初一这一天,和尚们睡熟之后,于大人带着清兵杀入进来,与于成龙里应外合,最后将和尚们全部围攻,取得大胜……
时光荏苒,王朝更替。妙峰寺双塔矗立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北国大地上,恰似两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见证着历史,守候着现在,展望着未来。晚风拂过,塔角上传来了低沉的风铃声,那是历史的回音吗?抑或,老者正在为脚下的这座城市祝福吧。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