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古称平阳,五千年前是尧建都的地方。封地为唐,所以人们把尧称唐尧。尧帝,姓尹祁,号放勋,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尧是古代有名的贤明君王。《史记》上称他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可见尧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是极其崇高的。尧生活的时代,天下还很荒乱。洪水泛滥,五谷不收,猛兽逼人,民不聊生。尧为此而焦思忧虑,寝不安席。他任用贤能,疏导河流以排除洪水,烧山焚林以驱逐猛兽,这才使得人民摆脱洪水猛兽的威胁,生活得到安定。在这个基础上,尧又命羲和造历法,测天象,指导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孔子、孟子都很尊重尧。《论语》里有“尧日”篇,记载了尧的功德和言行。《孟子》里也说:“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尚书•尧典》大约是西周人的作品,对尧的德政作了简明的叙说。
这正是:唯贤是举仁政施,测定天拓洪荒;大公无私尧为君,唯天为大得民心。 ( 锡刚 文)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