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规定和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尧文化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文化,它是在中华文化的大体系中不断得到充实发展而最终定型的。我认为,尧文化最初出现确实是在传说时代的尧舜时期,但是它的定型应该是到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周人在思想认识领域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便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以德治国成为周人的主要治国思想。这是为了找到和前代的传承关系,人们将前代帝王的优秀品德进行总结,因此,《尚书·尧典》总结了尧的几大美德“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这些美德“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尧通过“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进而促成各部族和方国之间的和谐相处,民众都被他教化了。可见,在周初,五帝之一的尧的德行是被周人作为其德治思想的价值支撑之一来看待。价值理念上的一致性,使得以《尚书·尧典》为标志,尧文化在西周广泛传播。
到了战国时期,尧舜文化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新出竹简中相关内容颇多。从竹简内容可见,尧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传播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而这一时期,尧舜被赋予道德楷模的身份,成为德治的榜样,反映出当时社会要求摆脱道德危机,建立和谐秩序的现实要求。
战国之后,中国进入大一统时期,虽然也经历了分裂时期,但是大一统是主流,不可逆转。历代帝王都尊奉尧帝,大肆祭奠,形成了卓有特色的祭祀文化,绵延至今。时至今日,人们一谈到尧帝必然称他为道德楷模,德治圣君。
这些都是在西周时期才形成的。我们要说的是,追溯本源,尧文化的核心理念其实是和合思想,它才是尧文化的灵魂。
一、和合思想是尧的核心执政理念
到了尧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从陶寺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看,陶寺文化中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多种先进手工技术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内还发现了大型的仓储遗址。这些都说明,当时陶寺的农业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些都为尧成为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
陶寺文化中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城址规模达到最大化,并且在小城内还发现了祭祀遗迹、王级大墓等。其中,22号大墓颇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该墓随葬品丰富,更因为这座大墓出土了一副完整的公猪下颌骨。以及公猪下颌骨下方对称排放的兵器,就可以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一直秉承的和合思想。
陶寺复杂的礼器群文化因素多元,明显是吸收了各地文化的产物。陶寺出土的彩绘陶器、漆器和上面的花纹,以及大部分玉石礼器,都能在中原的东方、东南方、东北方、西方和南方找到源头。如陶寺墓葬出土的尖首圭,很可能是受到了中原以西文化的影响。钺、琮、璧是良渚文化的礼器组合,钺是大汶口文化常见的玉制品。还有在墓葬中与木俎配套使用的“V”字形石厨刀,也应在良渚文化中寻找源头。石磬的使用,应渊源于晋中地区和辽河流域。不 同区域的礼器组合汇集于中原地区,彰显陶寺在诸邦国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反映出了本地包容多元文化的和合思想。
此外,作为当时邦国或联盟的核心,陶寺所表现出的“大邑小国”特征,也颇值得深思。
考古调查表明,陶寺文化聚落的分布基本都限于临汾盆地,而且以陶寺为中心形成了多层次的聚落群。其中较大的聚落有方城-南石遗址、开化遗址和县底遗址。正如高炜先生总结的:“从考古发现看,在同时期各区系中,陶寺文化的发展水平最高,但它的覆盖面大致未超出临汾盆地的范围;它同周邻文化的关系,则表现为重吸纳而少放射。”这可能不仅与山西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关系。也和当地农业文明产生的深厚的和合思想,融合而不扩张的思维紧密相连。
《尚书·尧典》记载了帝尧的禅让经过:帝尧同当时贵族议事会的四岳商讨禅让事宜。四岳举荐舜为继承人。帝尧先对舜的性情、才能进行考察,才将帝位让给他。舜继续尧的事业,勤政廉明,发展生产。以后舜又仿效尧将位传给了禹。而这种选贤举能、不徇私情的作为皆源于尧的“和合”思想。可见,和合思想是尧执政的核心理念。
二、和合思想与“德”观念的关系
后世赞颂帝尧功德,先述其道德崇高,再说他协和万邦。实则是本末倒置。尧帝的德治思想被定型并大家传播实际上是在西周以后,而和合思想则早于德治,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了证明。现在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和合思想与德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和合思想产生于农业文明之中,是它发展的必然产物。他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思想文化。其次,德在中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文明的初期,人们敬奉天命,既是谈到了德行,那也是天命的表现。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倡“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才将德引入制度之中,并且涉及到了道德范畴。
但是将德降到人的身上,成为道德准则,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宗法制度受到了破坏,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德观念的变化。
最后,和合思想是后世赞颂的尧帝美德产生的基础,同时又是与之并列的核心内容。和合思想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国家的出现,阶级对抗加剧,这种原始的农业思想已经无法适合时代的需要,人们需要新的观念体系来构建和支撑新的秩序。那些在和合思想下产生的具体行为表现,便被总结、升华,成为道德准则。尧舜的德行以及由此被认定的德治连同协和万邦的功绩共同成为其文化的核心,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总之,追本溯源,尧文化的灵魂是和合思想。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郭永琴)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