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平阳及其历史业绩

发布时间:2023-06-05 12:25:47

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原始部族首领,根据文献记载和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他主要生活于古代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尚书序》:“昔在帝尧。”孔传曰:“尧,唐帝名。”秦嘉谟辑补《世本》云:“帝尧陶唐氏。”《帝王世纪》云:“帝尧始封于唐。”唐地所在,《尚书•五子之歌》云:“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孔传曰:“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孔颖达疏:“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皆在冀州。”《史记•晋世家》云: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云:“今山西平阳府翼城县西有唐城,叔虞所封。《史记》:‘唐在河、汾之东’,即此。”清代山西平阳府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所都的唐地在平阳文献多有记载,《诗经•唐风谱》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尧为天子,都平阳。”《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迳平阳县故城东,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石碑。”西汉平阳县及北魏平阳故城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侧的古城镇。《史记•晋世家•正义》云:晋始封于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正合在晋州平阳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今临汾市属翼城县西的天马—曲村一带,发现一处大型的西周遗址,并发现西周墓葬数百座,墓中出土铜器有“晋中违父作旅盉”铭文,“由此证明,天—曲村遗址确凿无疑地是晋遗址。”在此之前,他们还“曾多次在晋南地区,尤其是在翼城、曲沃、襄汾、洪洞等县作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大批包括西周早期在内的周代遗址,初步确立了晋文化系统和大略划出了晋始封地范围”1,这些县都位于今临汾市的周围地区。特别是考古工作者还在襄汾县陶寺村发现了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地望、相对年代及其文化内涵均与文献记载的唐尧时代活动地域与社会状况相符合,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我国上古时代的尧部族最早当生活于今山西省的临汾地区。

尧作为我国古代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位部族首领,他廉洁自律,生活艰苦朴素,后人常为之敬仰而感叹不已,《韩非子•五蠹》云:“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掾不斵,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虽监门之养不敌于此矣!”意思是说尧在担任首领的时期,其生活状况是冬天御寒披鹿皮,夏季穿件葛蔴衣,住房樑檁不修饰,饮食是野菜汤和粗糙米,即使是后世看门小吏的生活也比他好上多倍!然而帝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却是关怀备至,《说苑•君道》云:“尧存心于天下,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意思是说帝尧关心着天下所有黎民百姓,只要有一人挨饿,尧就自责说:这是我让他挨饿的呀!只要有一人受冻,尧就自责说:着是我让他受冻的呀!只要有一人犯罪,尧就自责说:这是我陷害的呀!尧的这种廉洁自律、心系全民的崇高风格,

受到当时广大部族群众的衷心爱戴,《尚书•尧典》云:帝尧“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司马迁用汉代语言解释《尧典》此文云: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意思是说帝尧像上天一样对人民宽厚仁爱,像神明一样充满智慧。广大群众像依附太阳一样亲近帝尧而感到温暖,他的恩惠像云雨滋润万物一样遍施于全体人民。他作为首领虽然比较一般群众既富且贵,但并不骄奢淫逸,衣着打扮仍像普通群众一样戴着土黄色的帽子,穿着深黄色的衣裳,坐着白马所拉的红色车辆。他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亲近团结各族群众。各族群众安定团结,各级首领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于是在帝尧的领导之下,各级首领忠于职守,各个部族合作共事,当时的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和谐相处的局面。

在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之下,帝尧遂率领广大部族群众发展社会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他首先率领人们克服自然灾害,开始是克服旱灾,《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狶、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中其九日(此句从《山海经•海外东经》郭璞注引《淮南子》所加),而下杀猰貐,……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接着是克服水灾,《孟子•滕文公上》云:“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史记•夏本纪》云:“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通过鲧、禹两代人的努力,终于治理了鸿水。农业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生产活动,尧在治理自然灾害的同时,为发展农业生产,又派遣专职人员观察星象,以便准确地掌握季节变化,《尚书•尧典》云: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帝(尧)曰:‘咨!汝羲墍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意即帝尧乃指派羲、和两族的首领,严谨地遵照天时运行的规律,根据日月星象运行制定出准确的历法,告知群众按历法规定的季节从事农业生产。并对羲、和二氏说:一个周期为三百六十有六日,多余的时间可置闰月的办法来构成一个整年。并告诫各级首领各司其责,从而使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的各项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帝尧作为我国古代一位原始部族首领,他在搞好团结各族、“合和万国”的形势下,带领群众克服自然灾害,大力发展农业,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决策。他的这个决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当时的我国社会迅速迈向文明时代的门槛。他的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心系全民、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为世世代代的人们讴歌赞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于今天的我们,应当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好的传统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注  释  1•邹  衡:《尽心集•晋始封地考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