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工艺是流传于汾西城乡的一项古老的手工制鞋传统技艺。
据《汾西县志》记载,汾西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工艺最早产生于唐代末期,距今已在汾西城乡流传1000余年。千层底布鞋是当地农妇为满足繁重农耕生产对鞋子坚固耐用的要求,而在传统布鞋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的,因其鞋底是由几十层布料贴合缝制,因此戏称为“千层底布鞋”。
汾西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主要有剪制底模、粘制千层底、扎鞋底、切底边、剪裁鞋帮、缝制鞋帮、纳鞋、楦鞋、修整、抹边、检验等工艺流程,每道工序都有着即为严格的要求。
其中,制作鞋底时需根据鞋样,选用棉质耐磨的布料,逐层刷浆粘合晾晒,层数一般不少于25层,布层之间不得有褶皱,底边剪切必须留有1.5厘米的余地,且要圆滑不走样。粘好鞋底后要使用由当地蓖麻手工捻制的麻绳细密缝制鞋底(民间俗称“纳鞋底”),纳鞋底”作为千层底布鞋制作的关键工艺,讲究线行排列整齐有序、横竖间隔均匀、扎底时用力适当,以确保鞋底平整。此外,汾西千层底布鞋制作时还结合不同的用途,通过不同的针法,制作出不同图案的盘花鞋底,至今仍是当地重要的婚俗服饰。
近年来,汾西千层底布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顺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制作出不同花色、样式的布鞋,深受群众喜爱。
汾西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工艺复杂,其制品坚固耐穿、舒适美观,具有很高实用、工艺和审美价值以及民俗特质,保护、传承其制作工艺有着对乡土文化的承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临汾非遗名录》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