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花篮》是遍及全县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据艺人们回忆,清末民初时,已十分盛行,在春节社火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表演步法及队形各有特色,多种多样,主要分布于浮山县一带。
据《浮山县志》载:六月十三日,梁村浮山神庙,七月七日北天坛,七月十日天圣宫,七月廿日婆婆庙会以及圣王庙等,各有多社轮流迎神,至前后社交接招待,备尽其礼,迎神用锣鼓、旗伞外,并有扮乡傩、抬阁故事,往迎之者,以天圣宫二十八社为最盛。1949年,浮山广大人民群众以传统的歌舞形式,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尤以锣鼓、花鼓、秧歌、狮舞、龙灯、旱船、小车、抬阁、高跷、二鬼摔跤等最为突出。
浮山《花篮》表演者肩挑花篮,腰缠不同颜色的绸带,两头绑于花篮之上。
指挥者用小旗。行走起来,步法清晰、整齐、轻盈、队形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
浮山《花篮》从产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流传极为广泛。它为宣传和发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新时期为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对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据《临汾非遗名录》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