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伯益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3-06-05 15:49:03

在上古尧帝时期有一名重臣叫伯益。伯益,姓嬴名益,又名柏翳、大费。他的祖母是颛顼帝的孙女,叫女修,生下伯益的父亲叫大业。母亲是黄帝部族的女儿,叫女华。伯益曾经给尧帝凿井取水,取得成功后得到尧帝的重用。后来又辅佐大禹治水立了大功,被舜帝表彰,赐其一副旌旗飘带,并把本部族一女子赐予伯益为妻。而后舜帝又封他为虞官,为舜帝驯养牲畜、管理山河泽川。伯益任劳任怨,励精图治,使牲畜兴旺,山河林湖都得到有效开发,舜帝十分满意,封给他土地,赐他姓嬴。其封地即在今伯虞村。


  伯益是尧、舜、禹时代的肱股大臣,伯虞村是伯益的封地、故里,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在伯虞村北有伯益墓,太平县志》有记载:今汾水之东伯虞村有伯益墓。”伯虞村是伯益的封地,在村东古驿道旁边,原有一块明代石碑,上书“虞名臣伯益故里”。村东城门楼上镶有一石额匾,上书“古伯围”,意思是古代伯益居住的地方。据《太平县志》记载:伯虞村原来叫伯益村,清朝康熙年间太平县知县吴轸,忌讳圣贤的名讳改为伯皇村。道光年间,又根据舜帝说过“汝作朕虞”改为伯虞村。据《太平县志》记载:伯益,今汾水东伯虞村有墓。在墓东边原有伯益庙,十分雄伟,大殿内供奉着伯益神雕塑像。殿门上悬挂一块额匾,上书“虞衡佐圣”,是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南逃西安,路经伯虞村,拜谒伯虞墓,触景生情亲手题赠,可惜历年来都被毁坏殆尽。

  伯虞村紧邻丁村,对丁村文化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比如古代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就有娘娘回娘家的民间习俗,到时丁村及周边12个村的村民,都抬着本村娘娘的木雕神像到伯虞村回娘家,在伯虞村众娘娘聚会,村民烧香磕头,庆祝各村娘娘回娘家,祈祷娘娘保佑各村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然后村民到西门外“真游观”里赶会。彼时锣鼓喧天,庆贺诸神聚会,还要逢会唱戏,十分热闹。下午各村再把娘娘抬回。

  伯益文化与陶寺文化一脉相承,关系密切,是陶寺文化的拓展和补充。 据《临汾非遗名录》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