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

发布时间:2023-09-15 11:04:34

一、历史概况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置石城县(县址今黑龙关村)。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废都为蒲子县(县址今古县村)。隋开皇九年(589),置蒲川县(县址在今蒲城镇)。隋大业元年(605),改蒲川县为蒲县,均隶隰州。唐武德二年(1369),改为昌州。唐贞观六年(632),废昌州,复置蒲县,隶河东道隰州。五代时期,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属,均隶河东道隰州。北宋,隶河东路隰州。金初,隶河东南路隰州。金兴定五年(1221)正月,蒲县升为蒲州,隶河东南路,辖午城、大宁县。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废州复置蒲县。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县,并入隰川县(今隰县)。元三十一年(1294)七月,复置蒲县,隶河东山西道平阳路隰州。明洪武二年(1369),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顺治二年(1645),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隶吉州。清雍正九年(1731),又归隶隰州。民国元年(1912),蒲县属山西省直领。民国4年,归隶山西省河东道。民国26年,隶山西省第六行政区。民国27年,隶山西省第九行政区。民国29年,蒲县升中心县,隶山西省第十三行政区。民国34年,改隶山西省第十行政区。民国35年11月27日,蒲县第一次解放,隶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九专区。民国38年2月,改隶晋西南行政区隰县专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隶晋南专区。1951年,改隶临汾专区。1954年,改隶晋南专区。1958年10月,蒲县并入吕梁县。1959年10月,复置蒲县。1971年属临汾地区至今。

二、自然概况

1、方位: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境似海棠叶状。地理座标:北纬36。东径110。东与洪洞接壤,西与大宁毗邻,南与吉县、临汾相连,北与隰县、汾西交界。县境东起太林乡孔家坡,西至山中乡丰台村,东西48.5公里;南起黑龙关镇屯里南山怀,北至克城镇泰山梁,南北49.4公里。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与洪洞、临汾平原地区相差6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克城镇五鹿山主峰,绝对高程1946.3米;最低为薛关镇皮条沟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处,海拔790米,相对高差1156.3米。

2、交通:全县公路总里程520KM,主要公路干线有临大公路连接东西,从蒲县腹地穿过,罗南、赵克公里纵贯南北,乔三路直达洪洞。境内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矿区公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络,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开通油路。从县城出发,当日即可到达北京、太原、石家庄、西安等大中城市,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3、地貌:属中山地带。境内由山、塬、墚、峁、岭、川地形组成,地貌支离破碎,黄土覆盖面积大,地层发育简单。地形总廓是:东部高,西部底,自东向西逐渐倾斜,东、北、南三面群山环绕,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西部与中部为黄土沟沟壑区,石骨土皮,留存许多带状残塬,沟谷深切达200余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东部与北部中山、丘陵之间,为土石山区,土壤脊薄,山墚陡险,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

4、气候:蒲县属温带大陆气候,受季风影响,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温度8.7度,无霜期171天,隆水量586毫米,风速2.6米/秒,年均日照时数2557.2小时,大于0度的年积温为3624.5度,大于等于10度的有效积温为3065.3度,年蒸发量为1877.8毫米。

三、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15.11公顷,可耕地面积44万亩,现有耕地24万亩,占总面积的17.5%;林地107万亩,占总面积的40.07%;牧草草场70万亩,占总面积的5.5%,可供开发利用的“四荒”地达59万亩。

2、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铝钒土、油母页岩、石膏、陶工、磷、镁、铜、银、硫磺、白云石、石灰石、天然气等,其中以煤为最。

3、水利资源

境内有河流涧溪35条,均系黄河水系支流。主要河流有昕水河、南川河、北川河、黑龙关河、中垛河、乔家湾河、克城河、西后河、堡子河、有枣河等。

4、旅游资源

蒲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甚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尤其奇峰异洞、大峡深谷、古老文物、建筑、遗址等等,构成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强大优势。现有文物保护单位7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然景观主要有:

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北约25KM处,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主峰为吕梁山南段的最高峰,海拔1961.63M。山顶建有五鹿大夫庙,相传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山名由此而得。五鹿山经断层和风化溶蚀等自然修饰而造就的巍峨峻拔、层峦叠嶂、峭壁陡立的山势,以及奇特的天然深洞和千峰竞秀、浓荫蔽日的丛林风光等,构成了别致的景观和优美的环境。密林中栖息的飞禽走兽多达40余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太山白衣洞,位于县城东约30KM的太山之中。太山的灰岩溶蚀地貌雄伟壮观,悬崖峭壁随处可见。针、阔叶混交林郁郁葱葱,浓萌蔽日。在其东坡有天然洞穴,名日白衣洞,洞深约23M,宽10M左右,洞口高2M,洞内一般高1M,洞内有钟乳石、小石笋、晶洞等,风景异常优美,为理想的旅游景点。

东岳庙,又称柏山庙,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的行宫,位于县城东2.5KM的柏山之巅,上有松柏荫覆,周匝数十里,下有南川河、昕水河二水潆洄,历来为蒲县名胜之首,闻名遐迩。东岳庙始建年代不祥,建筑风格集唐、宋、金、元、明、清建筑艺术大成,整个庙宇由太尉庙、华池庙、长虹登道、东岳行宫、地藏祠5部分组成,随山势兴建,气势磅礴,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庙内亭、台楼、阁280余间,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以东岳行宫为中心,配有鬼门关、文峰塔、太尉庙、土地祠、将军祠、御马厅等附属建筑。行宫四周为楼房式建筑,环形庙院,高空游廊,双层结构,“品”字戏台构成,东岳庙建筑艺术之“四绝”;透雕八仙,金代石雕、元代墨迹、晴雨碑、八音钟、千年古秋、乐楼题记并称东岳庙“七珍”。特别是明代所建十八层地狱,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六曹判官及地狱刑罚等塑像,为全国稀有文物。庙宇周围,苍松翠柏,遮天蔽日,景色宜人,前来参观、游览的国内外客人络绎不绝。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