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质文化 领略自然奥秘 ——走进临汾市首个正式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

发布时间:2024-01-12 15:54:09

  因土而生,因水而存,因农而兴,因人而旺,这就是——隰县寨子乡峪里村,依托地质资源优势和农耕文化氛围,经过精心筹备,近日,峪里村正式挂牌筹建成为我市首个地质文化村。

  走进峪里村,一排排整洁的民房错落有致,由传统文化演绎来的品德故事跃然墙上,峪里舞台、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坐落在峪里村的各个地方……一个充满希望、富有朝气的新农村形象迎面而来。

  地质+生态旅游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千古轩辕昂首柏,青筋傲骨立苍莽。”萧瑟的冬日,黄土高原满目苍茫,隰县的黄土地呈现出别样的景致。

  峪里村处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层型属于地层剖面的一种,顶部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p3m),中部为中更新统离石组(QP2l),下部为新近系中新统保德组(N1b),地貌类型十分丰富,既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也有宏观的黄土沟间地貌以及黄土冲沟等典型地貌,还形成了彩色黄土微观地貌以及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柱、黄土桥、黄土墙等极具观赏性的景观。

  秀美的峪里沟,流水潺潺,三叠系地层中形成了断桥飞瀑、山间峡谷等稀有的地貌景观,让人流连于黄土之余,又得到了清爽的洗礼。

  “背靠这样的自然景观,峪里村建设了黄土地质公园,打造‘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在此开发民宿、民居以及民俗等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游,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有的吃、有的住,同时让村民有钱挣,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峪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三旦说。

  地质+农耕文化

  受地形地势影响,峪里村常年受西北风影响,气候较为干旱,大量沙尘被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最终形成了厚层黄土堆积,但同时也因土质细腻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因此该村农耕文化悠久深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农村人开始走向城市,曾经的农村生活用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出大家视野,成了记忆中的模样。

  为更好地将几百年的农耕文化传承下来,峪里村村委会将村民家中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收集起来,建设了“农耕非遗展馆”,展馆中展示了各种农业生产用具和民俗生活用品。

  走进展馆,犁、耙、锄、锨、石磨、槽碾、石碾等用具,不仅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且也见证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迭代;此外,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百余种老物件也唤醒着人们对往昔农村生活的记忆,静静躺在展馆里的袜楦、捻线陀、风箱、炒莜面拐拐、摇车、煤油灯、锡灯座、马灯等,无言却胜千言万语,浓浓的传统民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清代地契、民国土地证等物品也为峪里村悠久的历史增添佐证。

  除此之外,峪里村还修缮了怀旧的“马家老宅”,传承“祖训家规”,修建充满文化气息的“仰德知遵”长廊,将“知行合一”融入生产生活中。

  马三旦说:“在这里,你可以通过触摸一个个老物件,去感受时间和历史,这些凝结着村民智慧和汗水、汇聚着黄土高原粗犷之气的民俗生活用品,今天虽多已停止使用,但却是历史沧桑和变迁的见证,我们一定会将农耕文化传承下去。”

  地质+经济发展

  除了打造好旅游文化产业,峪里村还依托本地优势和优质土地资源,发展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该村引进密植园种植模式,既增加梨果产量,也保障果农短期内即可增收。目前,全村共有果园4000余亩,其中玉露香梨2000余亩,为帮助村民储存梨果,村委会正在建造集中仓储的果库。

  同时峪里村建造的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200千瓦的光伏发电每年可以为该村带来集体收入20余万元。

  峪里村作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对村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为民居做屋顶“夏防雨冬保暖”处理,同时针对排污困难的现状,铺设污水处理管道,修建化粪池,把粪池、洗涤、生活污水一次性解决到位,给村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作为我市首个正式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峪里村始终紧扣‘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基本定位,注重村庄风貌的保护与建设,将自然地理地质和现代化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提升文旅融合水平,使地质文化村落这一招牌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亮点。”马三旦表示。

  记者 郑 伟 李 媛 见习记者 刘临琦 黄艺贞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台港澳办供稿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