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通讯员 邓倩 彭想
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的关键期。
“不愧是‘电雷锋’,对于抢农时和春耕春种,他们比我还上心一些!”3月15日,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的智能化育秧工厂里,负责人庄春林看着“火力全开”的智慧化育秧流水线感慨地说。
龙王庙村的这座智能化育秧工厂是由长沙县政府出资建设的数字田园智能化育秧大棚,占地面积6116平方米,集生产、科研、示范、培训、突发恶劣天气应急育秧储备于一体,是目前省内占地面积最大、培育规格最高、服务能力最强的育秧工厂,单季可为超过1万亩以上的农田提供优质秧苗。
3月10日一早,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东方红(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了解到育秧工厂进入投产前最紧张的筹备期,当天9时便迅速赶到现场。用电方案一优再优,整合多项工作同步推进,压减业扩报装接电时长。
3月12日16时,正式电源接入到位。育秧工厂技术人员与“电雷锋”调试确认后,6个多层旋转式移动育苗床、2个恒温恒湿智能催芽暗室、水帘降温系统、喷灌喷淋系统等用电设备全部投入使用。
从线路架设到装表接电,“电雷锋”仅用了2天时间,有力保证了育秧工厂大量用电设备的安装和投产,解决了企业想要提前投入生产、“抢农时”的迫切诉求。
“育秧难,就难在温度、湿度丝毫不能差。 ”庄春林告诉记者,已经提前浸种的第一批稻种,通过智能化的育秧流水线,20天后就能投放到万亩良田试验片区。
得益于供电部门的主动服务和优质保障,目前龙王庙村育秧工厂从育秧、灌溉到收割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在庄春林看来,这也是他们高效生产、秧苗出品优质的“秘诀”。
据悉,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全线投入使用后,1小时就可以制好800盘秧盘,满足27亩稻田需求。与传统人工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的秧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移栽时间快5至6天。
“我们根据当前农村春耕春种的用电需要,以供电所为单位联动属地镇街,积极开展电网建设工作,全力保障新型农业发展的用电需要。”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该公司以“人巡+机巡”方式巡视跨农田线路,重点关注机械化耕种设备与带电线路安全距离。同时,加强对涉农的供电线路、抽水灌溉供电设施检查,加大对用电安全知识在田间地头的宣传,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用电稳定可靠。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