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广州—槟城”三城联动(一)

发布时间:2025-02-18 11:42:12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提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今,除夕的年夜饭已成为华人春节期间最隆重、最重要的团圆习俗。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喜庆热闹的氛围让年味更浓。那么,在山西临汾、广东广州和马来西亚槟城,三地华人的年夜饭,到底有什么特色风俗和菜品?让我们一起看看三城多样的年夜饭吧!

  临汾 年馍上桌 年味盈桌

  在临汾的年夜饭里,除了传统的地方美食,年馍无疑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春节限定。

  俗语说“二十八,把面发”,就是在腊月廿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发面蒸年馍。面粉作为年馍“主角”,大多数临汾人喜欢选用自家种植的小麦磨成的面粉,这种面粉做出的年馍麦香浓郁,口感松软。除了选用上好的面粉,和面也是蒸年馍的关键步骤。将面粉倒入面盆,缓缓加入酵母水,双手不停搅拌、揉搓,使原本松散的面粉变成光滑的面团,如同白色绸缎,再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这期间,面粉发酵的香气便会弥散开来,让人忍不住期待年馍出笼的那一刻。

  发酵好的面团被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制作成形态各异的花馍。布袋形状的年馍,寓意着粮食满仓、年年丰收;鱼形的年馍,寓意着年年有余;石榴形状的年馍,寓意多子多福;一层面皮一层枣是登高年馍,寓意步步登高……每一个栩栩如生的年馍,都饱含着临汾人对新春的美好祝愿。蒸年馍,蒸出的是家的味道,品出的是浓浓年味,热气腾腾的年馍更是临汾人对新春的美好期许。

  在临汾,年馍端上桌,年夜饭才算圆满。吃年夜饭时,长辈们会先动筷,然后晚辈们依次开始用餐,这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吃饭时,大家互相夹菜,送上新春祝福,欢声笑语中,亲情愈发浓厚。

  对于海外归侨常强来说,在家乡吃一顿年夜饭的意义更不一样。“在马来西亚的那几年,每当想起临汾的年夜饭,那些温馨的画面就会在脑海中浮现,熟悉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想起小时候,年馍一蒸,年味就来了。”他说,即使身处异国他乡,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也会因为一份独特的味道而更加浓烈。

  临汾的年夜饭,不仅仅是让全家团聚的一顿饭,也是家人间爱与关怀的链接,更是人间最真挚情感的传递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候。

  广州 盆菜入席 福气满席

  广府年夜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与北方不同,广东的年夜饭,最讲究意头。”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说。“意头”是指“讨个好彩头”。广东人天性爱吃,给年夜饭的满桌佳肴取个好“意头”名字,是一脉相承的习俗。比如“鸿运当头”“添丁添寿”“步步高升”等,都是年夜饭中的“角儿”。

  广府年夜饭中最有气场的,莫过于盆菜。盆菜,顾名思义,寓意盆满钵满。它汇集鲍、参、肚、虾、冬菇等十几种食材,先将众多食物分开烹制,再放到同一个盆里,佐以粉丝、腐竹、青菜等,可谓是群英荟萃。盆菜过去还有一个名号叫“百鸟归巢”,传递的正是对在外奋斗、漂泊的家人除夕夜归家团聚的殷切期盼。

  “盆菜起源于深圳沿海地区,属于客家菜,过年吃盆菜,图的就是阖家团圆的好意头。”饶原生说,由于盆菜烹饪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家庭较难制作,现在只有一些酒店和餐厅才会制作。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盆菜也顺应时代发展,推出了外卖服务。

  槟城 鱿鱼炒葛 富贵满格

  年味,对许多人而言,是记忆深处的一份怀念。对于马来西亚槟城的甜点师梁顺钟来说,这份年味永远藏在他的年菜里。从小在福建长大的梁顺钟,年年烹饪着自己家乡的传统年菜,比如鱿鱼炒沙葛、猪脚醋、炸卤肉、咖喱鸡等,这些菜肴不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团圆的象征,见证着亲情与岁月的流转。

  今年50多岁的梁顺钟依然热爱下厨和烘焙。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年味从未因生活节奏快而淡去。“年味,就是通过舌尖与熟悉的味道相拥。”他说,这是他每年对家的守望与眷恋。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梁顺钟始终秉持着传统。他认为,“人间至味是团圆”,年菜不可以简单化,只有坚持繁复的做法,才能让每道菜保有那份久违的味道。其中最让他怀念的便是鱿鱼炒沙葛,这是福建传统年菜之一。沙葛、红萝卜必须手工切成丝,炒制时还需要耐心翻炒,调味则凭借经验来掌握。梁顺钟尤其喜欢这道菜,因为它能让他忆起与母亲一起做饭时的默契与欢乐。

  梁顺钟说:“我做年菜,不只是为了给家人吃,更是为了让年味延续。”随着年菜逐渐走进更多家庭,梁顺钟不仅为家人、朋友烹饪,还接到许多来自亲朋好友的年菜订单。这样一份延续着家乡味的传统,逐渐成为别人家的年味、家味。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梁顺钟的年菜故事提醒我们,尽管时代变迁,但传统的味道、家人团聚的那份温馨与记忆,始终未曾改变。

  临汾日报记者 尹 娜 郭海琪 实习生 乔砚烜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曾繁莹 庄小龙 实习生 王 燕 曾卫康

  光华日报记者 王康妮 张健欣 林真珠 陈启新

  来源:临汾新闻网

  (稿件由临汾市台港澳办提供)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