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顺利

发布时间:2021-09-06 01:27:45

  本报讯记者原腊苗报道:近日,记者从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成果丰硕,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48个乡镇的普查任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3%,其中城区和襄垣两个试点县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普查任务,一些被历史封尘、鲜为人知的文物古迹陆续被发现。目前,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196处,其中新发现1099处,新发现量占调查总量的50.5%。

    长子县是千年古县,历史积淀深厚,拥有文庙、崔府君庙、天王寺、关帝庙等许多金元时期的古寺庙建筑。截至5月底,长子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累计发现60余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其中明代民居16处,清代民居44处。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民居13处,上世纪70年代特色民居1处。

    潞城市在此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处唐代石窟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潞城市与黎城县交界处的辛安泉镇南马村风洞山的半山腰处,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洞内高约30米,山洞的墙壁上约有大小不一、姿态各异、轮廓明显的佛像雕刻20余座。据参与发掘的考古专家介绍,从佛像面部神态、服饰及佛像旁所刻文字“显庆”字样分析,这些佛像应该是刻于唐高宗李治显庆年间,即公元656年至661年间,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这种石窟文化在晋东南地区比较少见,对于研究晋东南地区民间的佛教文化、佛教活动和石窟艺术,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屯留县在西流寨乡摩坷岭之巅发现一处秦代古遗址———摩坷岭上党关。该遗址分布面积达347平方米,现存古驿站一座。古驿站呈长方形,正面有石砌窑洞一孔,东墙有石砌月亮门一座,沿东月亮门下山有一条残存青石古道,尚存3000余米。据专家介绍,摩坷岭残存古道距今约有上千年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它的历史渊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平顺县是文物大县,在此次文物普查中,平顺县新发现一座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造的石塔,该石塔位于平顺县石城镇大坪村南约500米东侧半山腰,现存塔为单层,残高2.1米,雕有座佛一尊。据考证,这座名为道安禅师的石塔距今已近500年,其雕刻手法纯熟,比例得体,铭文内容丰富,纪年确切,是研究当地佛教、历史、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我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传承悠久,古代文明灿烂。目前,我市已登记的清代以前的古建筑有3757处,位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此外,我市还拥有全国、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0余处。

来源:长治日报 

中共长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