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小吃

灌肠

发布时间:2021-09-06 01:45:09
“灌肠”是上党襄垣、武乡、沁县、沁源一带民间的夏令小吃,清凉透心,老少皆喜 。它是用荞麦面粉加水加盐,搅拌成稠糊状,舀入数十个直径10厘米长的碗盘内,上笼蒸3 0分钟取出晾凉扣出,切成扁条,浇上蒜泥汁或椒油汁即可食用的一种黑色食品,因成品色泽棕 黑,故百姓称之为“黑皮麦团”。荞麦面制成的“灌肠”在山西为通称,但是在襄垣县一带甚至在上党地区却称“灌肠”为“ 官尝”呢?相传,元朝有位礼部尚书名叫李执中,他是襄垣县人氏。有一年他奉旨回乡选贤举能,一路辛苦,舌干口渴,行至襄垣县西营村,见有摊贩在卖“黑皮麦团”,于是他让随从人员买了两碗充饥打渴。食后连声称赞,并另赠了几个小黄钱。他的随行人员告诉小贩:“这是当朝礼部尚书大人,是你们襄垣人,他多给了你几个钱,是赏赐你的,保证你的生意会兴隆发达。”小贩听了兴高采烈地说,我的黑皮麦团,当官的尝啦,明天我不叫黑皮麦团啦,改名叫“官尝”。于是次日他为了炫耀自已的品种质高味佳,就在摊前竖起了一块很大的招牌,上写“我的‘灌肠’,‘官尝’也。”后来四邻八乡小贩们为了打品牌多赚钱,都把“黑皮麦团”的灌肠,改称“官尝”,一直流传至今。 

半疙瘩

“半疙瘩”是襄垣县的一种名小吃,原名“酥丝饼”,色泽金黄,酥脆干香,食后余香,魅力无穷。它是取发酵面肥掺入干面粉加碱液揉匀扎透,制成椭圆形饼子胚,一切为二,放在鏊上用炭火烙烤而成的烧饼,因是半个饼子故称“半疙瘩”。为什么叫“半疙瘩”呢?相传,王莽篡汉,汉室后裔刘秀举兵反莽。但在准备攻打一个叫宛城的地方,遭到王莽的大将甄邱赐率领的主力军阻击,一场鏖战,刘秀败退,单骑逃走,沿路讨饭逃到襄垣史北村躲避。一日,饥饿难忍的刘秀昏倒在地。小贩郭师傅见之可怜,就将刚出炉的“酥丝烧饼”,掰了半个递给刘秀吃。刘秀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净光,吃罢后跪在地上给郭师傅叩了个头,拜了三拜,并说:“我若有出头之日,定会重谢!”起身扬长而去。众人还以为他是饿昏了头脑,在说胡话。后来刘秀得了天下,坐了皇座龙椅,每天山珍海味,总觉索然无味。一天突然想起落难时在襄垣史北村吃的那半个“酥丝烧饼”,于是派人把郭师傅请到京都款待。郭师傅便把“酥丝烧饼”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御膳房,刘秀吃着酥香可口的烧饼说:“味道差不多,怎么形状不一样?”郭师傅说:“当年我是将一个饼子掰了半个给你吃。”刘秀说:“半个烧饼救了我一条命,否则我哪有今天,我看你不如把它一切为二,称之‘半疙瘩’。”郭师傅回到家乡后,就把原来圆形的“酥丝烧饼”在做法上多了一道切的工序。为遵皇上的口谕,就将酥丝烧饼改叫“半疙瘩”,一直流传至今。 

中共长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