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闻名全省的林业先进单位,凡到过留村的人,都会被那里满目翠绿,生机盎然的兴旺景象所吸引。但更令人感触的是,留村党支部带领留村人30多年如一日,以艰苦创业的愚公移山精神,热忱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群众绿化荒山,建设山区,而且首创了全国阳坡绿化的成功经验,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穷山村,初步建成了林茂粮丰,各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续6年被省、市、县委组织部门评为先进党支部。1989年被长治市委树为全市十面红旗党组织之一,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阳坡绿化成为全国的典型。
留村地处县城东北13千米的干石山区,全村290户,1132口人,分居在4个自然庄上,有党员36名,7个党小组,全村总面积5700亩,其中耕地只有1002亩,人均不足0.9亩,其余全是干石山坡。这里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十年九旱,资源匮乏,素以贫穷著称。过去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干石秃岭水土流,村穷人穷难糊口闺女寡妇外村嫁,留下光棍守坑头,背井离乡千里走,留村实在难存留"。这就是当时留村的真实写照。
60年代初,调整后的留村党支部,认真联系留村的实际,对照本县和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分析比较,切磋琢磨,一致认为,留村人多地少,山大坡广,单靠人均9分薄地难以致富,惟一的出路就是开山兴林,发展林果。于是,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留村的情况制定发展林业生产的总体规划:高山远山松柏林,低山沟凹五果园,背坡核桃地埂化,阳坡花椒连成片。他们广泛发动群众,采取林业专业队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在坡顶上播油松,在山坡上种花椒,在沟凹里植果树,在地埂上栽核桃,在河边上插杨柳,栉风沐雨十多载,硬是在高山远山造淞 柏林2400亩,低山沟凹发展梨果园200余亩,阴坡地埂栽植核桃、柿子等经济树1.3万株,用双手在干石区绘出了一幅绿色图画,千百年来,被贫穷折磨的留村人,透过这绿色看到了留村的希望所在。
阴坡绿化了,剩下的是"光有骨头没有肉"的1700亩干旱阳坡,这在70年代还是个没人敢于涉足的禁区。是进是退?经过反复讨论,留村党支部作出了向阳坡进军的决定。1972年春他们造反耐旱性较强的松柏、山杏、山桃、刺槐、花椒等数十种树苗,东一片,西一块地在土层瘠薄的阳坡上试验,大胆探索阳坡绿化的路子,支部书记桑林虎,带领大伙三易寒暑,几经曲折从反复实践中,终于闯出了一条"开山造田,蓄水保土,种植花椒"的阳坡绿化新路子,并创造了花椒树卧苗栽植新办法。党支部以8名老党员为骨干,组织了一支"老愚公绿化专业队"。他们夏顶酷日,冬冒严寒,艰苦创业,坚持常年开荒造地,到现在共投工6.35万余个,硬是用拳头大的石头垒起5000余条高1米,总长600多千米石岸,垫成5000余块总面积1160余亩的花椒梯田,栽植花椒树12万株,使昔日岩石裸露的干旱阳坡披上了绿装,老党员谷永林一人就劈山造田80余亩,植下花椒树1.6万余株。
留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坚持30年的艰苦创业。如今,留村的5900多亩干石山,97%山的宜林面积已经绿化,共营造松柏林3000亩,发展梨果园300亩,人均达到2亩用材林,1亩花椒坡、150株经济树,林果业已成了留村的一大经济支柱。留村不但植树不占田,而且治山还增加了100多亩地,1000多亩山地也建成了稳产高产田,同1984年前相比,粮食总产量翻了两番,集体积累增长了6倍,人均纯收入翻了5番。当今昔的留村,"高山远山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化,阳坡花椒连成片,层层梯田绕山转,清清泉水引上山"。人们都誉称它是"平顺的绿宝石"、"太行山上的绿明珠"。
中共长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