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3度10`─113度40`,北纬35度51`─36度13`之间。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接壤。因古治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
[自然条件]
全县总面积1005.89平方公里。耕地2.2453万公顷。矿藏主要有煤、粘土、大理石、石灰石、白云岩、矿泉水、铁、硅、黄铁等9种。主要河流5条,其中郊沟河最大,境内全长49公里。土壤有褐土、草甸土、2个土类,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6个亚类。气候、土壤、宜农宜林。
[气候]
壶关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630.1小时,日照率60%。境内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153天,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5月上旬。
[历史]
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始置壶关县,属上党郡,因古壶关口山形似壶,且在此置关,古名壶关。始于商、周时,属黎侯国,为冀州域。春秋,属晋。战国初期,属韩上党郡,后为赵所有。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属上党郡。民国元年(1912),属山西省冀宁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长治专区。1959年,属晋东南专区。1974年,属晋东南地区。1979年底,属晋东南行署。1985年4月30日至今,属长治市管辖。
[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铁、硅、黄铁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白云岩、粘土、大理石、矿泉水等。
境内水资源总量1.47亿米3。其中地下水5650万米3,地表水9060万米3。境内河流有陶清河、郊沟河、石子河、百泉河、桑延河。
壶关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一是具有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面积5848公顷,林草覆盖率达74.9%。区内有享誉全国的紫团参、红豆杉等300余种珍稀植物和金钱豹、黑鹳、金雕等130种国家保护动物。共有自然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串联真泽宫、紫团洞、十八盘、青龙潭、"猫路"险道、"天桥"奇观等风景名胜。林海、怪石、飞瀑、流泉、幽洞、古庙、峭壁、深潭等众多气象万千的景点景观构成了以雄、奇、险、幽、美为特色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二是具有异彩纷呈的文物古迹。壶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遍及境内13个乡镇区。目前,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琳琅满目的馆藏文物;有抗大一分校旧址、朱德总司令旧居、窑洞保卫战遗址等颇具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革命文物,这些众多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人文景观。三是具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壶关县从汉代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仅就大峡谷来说,每个景点景区几乎都能和一段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联系上。如羊肠板景区,三国时期曹操从此北上太行,留下了"羊肠板诘屈,车轮为之摧……"的千古悲吟;如十八盘景点,《史记》有晋献公派太子申到此平息赤狄族部落犯边的记载。四是具有生动多彩的民俗风情。在数千年历史的演绎中,壶关形成了许多别具特色的民俗民情,诸如饮食、婚嫁、喜庆、节庆、信仰、生产等各方面习俗。
该县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苹果、红提葡萄瓜类、蔬菜、核桃、柿子等。
日用陶瓷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老陈醋畅销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豆腐制作历史悠久,韧细洁白,余香满口,堪称一绝;紫团党参,曾为古代宫廷贡品,该参性温、味醇、含菊糖多,居上党党参之冠。
中共长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