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后的镇海桥 樊成柱/摄
“经现场观感检查和资料核查,验收组认定: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工程技术资料符合要求,工程评定资料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同意验收,评定为合格等级!”12月21日下午,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和建设、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相关负责人及特邀专家等一行对镇海桥修缮工程进行最终验收,最终核定工程质量为合格,同意通过竣工验收。
屯溪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俗称“老大桥”,位于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古镇,素有“徽州第一古桥”美誉,是黄山(原徽州地区)人的精神文化坐标。2019年10月,该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7月7日,我市遭遇50年一遇强降雨,屯溪镇海桥被洪水冲毁,全城为之震惊、动容。很多市民和网友在惋惜的同时,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修缮镇海桥的强烈愿望。黄山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意愿,第一时间作出修复镇海桥的决定,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历史文脉、弘扬徽州文化。
古桥修缮涉及面广,既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又有严谨的修缮施工要求。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是在确保文物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上进行复建,全部为石作业,原有石料根据部位、强度、保存现状,合理筛选使用。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原则下,在局部或隐蔽处,尽可能少地采用现代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最小干预措施,确保结构稳固。为最大程度上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整个修缮过程将文物保护理念融入施工工作中,全面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镇海桥修缮项目中实际存在的难点问题,施工方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虚拟模型,项目中历史遗迹的数字保存、石块构件的砌筑、“禁止取鱼”字迹石块构件拼接、砌筑石块预排布等难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石块构件利用率,帮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通过三维思考方式精准施工,较高程度还原了古桥原始面貌,提高了古桥修缮质量。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用数据信息还原了古桥的结构形式及工艺做法,为古桥建立了数字档案,所有石块均有专属“身份证”,切实提高了文物建筑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文物建筑保护信息化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
据悉,经过修缮的屯溪镇海桥全长131.2米,桥面通行净宽(两侧栏板内空)6.59米,全宽(两侧阶沿距离)7.53米,桥墩同分水尖处宽13米,河床距离桥面高12米,桥面面积约 960平方米。修缮后的镇海桥桥身(桥面)比原来抬高了约63.3厘米,桥两头坡度高于原大桥,从安全角度考虑将不具有电瓶车、摩托车上桥通行功能,自行车可推行。今后,镇海桥仍是一座步行景观桥。
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