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徽州茶人小传:汪承霈

发布时间:2022-10-24 12:41:58

  汪承霈(?~1805),字受时,一字春农,号时斋,别号蕉雪;徽州休宁上溪口人。他善古文及书法,书画的山水、人物、花卉无一不精;尤擅长指画,其《江村岁朝图》极工致。汪承霈是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至工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著有《松泉文集》等。

  汪承霈的一生经历了乾隆所谓“十全武功”的整个过程,亲眼目睹了乾隆的治国手段,也亲身感受了乾隆惠予其父汪由敦的荣耀。由于常在宫内走动,所以他创作了一些围绕乾隆朝发生大事的作品;而《千叟宴图》就是为迎合“十全老人”乾隆宴请60岁以上老人情景的作品。这幅《千叟宴图》横披,纸本、设色,纵91.2厘米、横151厘米;画幅右上楷书一行:“乾清宫千叟宴图”,右下款署“臣汪承霈恭画”。千叟宴的一项重要程序就是茶宴。大宴开始,第一步就叫“就位进茶”,乐队奏《丹陛清乐》,膳茶房官员向皇帝父子先进茶各一杯;皇帝饮毕,再分赐王公大臣共饮;被赐茶的王公大臣接茶后原地行一叩礼,以谢赏茶之恩。其后,诸皇子乃出率诸皇孙及宗室子弟50余人,亲执爵觞为老人倒茶。这道仪式过后,方能进酒、进肴。在宴会之后,皇帝还要向一部分老臣、王公、显贵赐御茶及所用过的茶具。

  千叟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饮茶。而清宫的饮茶习俗,是以调饮(饮奶茶)与清饮并用。清初是按旗俗以饮奶茶为主,后期逐渐改为以清饮为主。故在千叟宴上,会出现“丽人献茗”的君山银针和“告别香茗”的杨河春绿等茶品。自唐以来就有“茶在酒上”之说,这在千叟宴上得到了体现;千叟宴将“以茶表敬意”、“以茶明伦序”及“以茶会友”的茶礼仪推向空前。皇宫茶事以清代为代表,清代又以乾隆时期最盛。据说有大臣奉迎乾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却幽然接道:“君,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既好饮茶,又爱作诗的乾隆效仿宋朝,把茶会开在了紫禁城。当然,在这样庄严的气氛中饮茶,自然是既没有林泉野趣,也没有文人风雅;估计茶水下肚,连什么滋味都品不出来了。但这时的茶早已不是润喉之物,而是作为宣扬教化的象征。因为宫廷茶事高深,直接与朝廷文事、教化、礼仪结合,且茶仪多用于尊礼、视学、经筵等。

  汪承霈画的《群仙集祝图》,设色,纵27厘米,横235 厘米;是一幅以水仙花为题材的作品;但一些网站和出版社却是“张冠李戴”,将姚文瀚的《卖浆图》错认是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图》;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竟以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图》来无端解读姚文瀚《卖浆图》中的“斗茶”情景。《群仙集祝图》和《卖浆图》,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是,汪承霈《群仙集祝图》画的是水仙花,与茶无涉;而姚文瀚《卖浆图》画的只是“卖浆”;(尽管古文的“浆”字可以概括各种饮料,但不能说“浆”就是茶);然姚文瀚自己也不认为他画的是“斗茶”。汪承霈似乎没有留下茶诗茶文,他只是“侍臣昔岁恰扈跸,秀笔留壁供清娱;”然他的《千叟宴图》,不仅使人领略了“千叟共饮一杯茶”的宏大场面,也让人透过画面知晓了故宫茶事的一段秘闻……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郑 毅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