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奕村祠堂里的禁碑

发布时间:2022-10-08 10:45:28

  □ 黟县 朱来平

  大概十年前,因为参与《徽州五千村》黟县卷的组稿编纂工作,我和一个朋友曾经专程到洪星乡一个叫奕村的村子去采风。奕村是一个身世不凡、文风昌盛一时的古村,只因地处群山当中,偏僻闭塞而名不彰。这里距临县祁门只有一步之遥。旧时没有方家岭盘山公路,从县城走丰口经过时村再翻过钓鱼岭可达那里。

  我们那次是从洪星乡政府所在地出发,过同川桥沿同川河上溯近10公里,就到了奕村。村口有亭曰“里仁”,掩映在几株大树之中。此亭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虽有破旧之象,亦存盎然古意。圣人说“里仁为美”,奕村确实不虚此言。

  走过里仁亭,一个四百人口的大村落展现在面前。村里一条小河,人称景溪,潺潺而流。景溪自南向北流淌,两岸近百间房子,门临河背倚山。山高林密,竹木葱茏。

  徽州村落,大多聚族而居。奕村居民都是李姓。村中长者告诉我们,他们这个李姓就是唐朝皇族李家传下来的,和西递的胡,实际是同宗。过去村里人遵循“胡李两姓不通婚”的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这个道理。他们的祖先,辗转迁徙来到奕村的时间,最迟在明朝,因为那块镌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石碑,是有说服力的。那碑还在村子里,碑名“重修景溪庙记”,记述景溪庙兴衰历史。

  在村里,我们了解到,奕村原来有四个祠堂,因太平天国战事,其中三座夷为了平地,只有李氏仁寿堂幸运地免于战火之灾。仁寿堂又称李氏宗祠,高矗村中,整个祠堂占地1200多平方米。祠堂建于明朝,重修于清朝,如今前进系清朝建筑,后进仍为明朝建筑。整个祠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布局独具匠心。在前进门楼处,十二根黟县青雕狮栏杆一字排开,别具一格,为黟县古祠堂之罕见。据说,西递明经胡与奕村李氏本是一家,所以当时建造祠堂时用的所有柱础、栏桥、石板等都是西递人相送的。这祠堂便是奕村人引以自豪的古建。

  就在这座祠堂里,有一块刻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现将其碑文抄录如下:

  遵祖例加禁

  一禁门楼下及围墙内外不准堆放物件。一禁围墙内一概不准晒衣物粮食等件。一禁四面围墙不准靠料。一禁围墙内外石板上不准槌葛蕨打麦豆等件。自禁之后,如有故违,不顾一祠之观瞻者,族处不贷。倘有恃强不遵者,则以欺祖等情鸣公究治。若系女流或夫男不家者,坐于家长论理。

  道光十九年正月吉日阖祠公立

  此碑60cm×95cm,砌于祠堂院子的墙壁中。

  祠堂,本是一个家族非常重要的公共场所和宗族财产。为了保护祠堂设施和环境,维护祠堂的安全和整洁,碑文对村民的生活行为从四个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些禁止的条款,不空不虚,操作性非常强。能够有效规范村民的行为。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守则”“公约”大而空,具体实施起来难以落到实处。

  古人重视讲规矩,更重视立规矩。立规矩重在从细节入手,只有从细节入手,人们才知道该如何去遵守规矩。不含糊不清,不模棱两可,这样就不给人留有“打擦边球”的空间,不让人抱侥幸心理。今之立规矩者,当如是!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