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文杰 文/摄
光照、出路、水源是人们择址筹建新居必须考虑的三要素。徽派民居依山傍水,随山形地势呈梯田状从前往后逐层递进、逐层升高,光照不成问题;巴掌大一块地要想换到手,弯来绕去牵涉三五家,冷不丁还碰上“死结”打不开,出路狭促任你绞尽脑汁,把脑袋想破也不好解决;浆洗、浇灌用水门前溪流可以将就,饮用水得上村头去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是个事——有口井,可不就一劳永逸了,捣鼓着房前屋后挖口井自然提上议事日程了。
也许是幼年关于古井的恐怖画面看多了,不知为什么,印象中,一提到水井,心里头就不由自主冒出凉飕飕的幽幽冷气,感觉井口有丝丝缕缕的幽怨弥漫开来,怵得人脊梁骨有股冷气缓缓地滑动,大气不敢喘一口儿,憋闷得几近窒息;又仿佛瞅见《聊斋》中的狐仙蓬松的尾巴一甩,闪进井口不见了踪影,井沿却似乎还散落着刚飘落、没有丝毫体温的棕红色狐毛……
——徽州古井却是烟火味、人情味十足的。
徽州民生维艰,你有你的活,他有他的事,迫于生计,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屁颠屁颠忙得不可开交,但再忙再累,清早打水、担水时在井沿边打个照面少不了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内向的,相视莞尔;外向的,可找着诉说对象了,叽哩哇啦一阵嚷,家长里短,农活安排,十里八乡的秘事新闻半天工夫就传遍了大半个村子——说井台是新闻发布平台实在是恰如其分的。邻里间偶有些嫌隙,可一日三餐少不了用人家井水的,就忍着;人心都是肉长的,天长日久,对方内心深处那丁点儿疙瘩也就烟消云散了。
夏日的午后,绿意盎然的瓜架把井台罩得严严实实,丝丝凉气自井底循着绿幽幽的井壁冒出来,俨然一个舒适凉爽的空调间,诱惑着左邻右舍一个个从小巷弄里聚拢来;竹凉床、小方凳阵势一摆开,一桌牌立马就凑成了,牌局风云诡谲,变幻莫测,一时间,执牌者叫,旁观者嚷,热闹非凡……
徽州古井和徽州人一样喜欢扎堆凑热闹:歙县人民医院后门边就有小哥俩一般相偎相依,并排而立的两个井圈。歙南昌溪村和古城新南街69号还各有一处三眼井,据说源于名门望族兄弟姐妹众多,在一口大井上设若干个井圈,按门头从不同的井圈内取水,可避免姑嫂妯娌在取水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但歙县新南街原五七小学对面小巷里用四个麻石墩,各凿两圆孔,按九宫格方位,拼成一个正方形的八眼井,究竟为何建成如此独一无二的奇形怪状,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休(宁)西鹤城乡鄣源村为迎接方翰林(方炜)回乡省亲而建的翰林井,咋一看,方方正正,还以为是口鱼塘,但村中老人信誓旦旦地说:“才不是呢,方翰林临走还说了,一家井大家喝井水才甜呢。”说的也是,这口井的石阶十分讲究,每步不高不低,方便提水,露出水面的站脚石设为八角形,有喜迎八方来客之意。井边两棵高大的桂花树繁茂葱郁,芬芳悠荡;井中游鱼鳞鳞,自由自在。此情此景,一下子让人想起该村水口亭上的那副楹联:明镜无尘鱼读月 石门有德桂生香。
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用的人越多井水越清,用的人越多井水越甜……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