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伟民 文
这里是名茶“黄山绿牡丹”、“滴水香”的发源地;这里是里东乡旱烟的主产区之一,曾在官方组织的品烟会上拔得头筹,成为贡烟;这里的元宵节前后数天,上演当地民俗嬉鱼灯,祈福平安,一嬉就是600多年,竟至“不嬉不行”;这里还曾发生过一次惨烈的革命战役,九旬高龄的当地村民、中国好人汪在君义务为红军烈士守墓,至今已一个甲子……
——题记
汪满田最著名的民俗就是元宵节嬉鱼灯,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一嬉四天,还不嬉不行。元宵前后,一到夜幕降临,整个村庄灯火通明,鱼灯鱼贯而出,甚为壮观。究竟这个村庄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丁酉霜降,我们的布射河流域探源来到了汪满田。
自大谷运沿布射河西下,拐上一道弯,就到了汪满田。汪满田简称满川,一条布射河穿村而过,三两桥梁连接两岸人家。除村西头松源桥为古石拱桥外,余皆钢筋水泥建造。概前为木板桥,遇洪水冲毁,后改用材,亦便修复。
汪满田先居民为程姓,随后汪、叶入驻。汪满田汪氏系出平阳郡,汪华七子爽公派,分三支迁入。婺源大畈支汪亨为首迁祖,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辗转流客汪满田,依附村中程姓。亨传四世,子孙即盛。“不意福建贼夜潜至,遭杀殆尽,仅存大贵、大富、大中三公”。其后或他迁,或数代单传,又经太平国天国兵燹,现已支弱族衰,前后计传25世。汪亨子孙建祠“竹林堂”,已不可寻。
二迁祖为婺源大畈支汪奴,又名应奴,后人改“奴”为“胪”,字殿传。其父润一,字阳,为宦泉川,时值“海贼叛作,遭难散逸,潜归新安”,于元大德四年(1300)投奔同宗支派汪亨迁入汪满田。奴生七子,三子伯二支传八世,即在村中衍成大族,成为今日汪满田之主体,前后计传27世。其后人汪添禄支因"七世同居"之彰,而名宗祠“雍睦堂”,后扩建为总祠。
三迁祖为金锅岭上门支派汪宏富,曾承祧梓坑叶氏娘舅,因在叶祠梁头暗刻汪字,被令回宗,羞于归里,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迁入汪满田,先借住一过间楼下,后人遂称“楼下派”,先后计传十六世。
雍睦堂基本保存完好,余支祠荡然无存。
汪满田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汪氏入驻以来,便以茶叶、烟草为业。因处高山深山,所产茶叶味厚香醇,品质上乘,其大谷银钩、滴水香、黄山绿牡丹等茶叶名品,享誉经年,至今犹盛。
行走汪满田,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这里的里东乡旱烟,那些种植在海拔近千米高山上的金色烟叶,几经周转,成为贡烟,200多年来,因其香味浓醇,备受人们的青睐。虽然现已式微,但里东乡旱烟的名头一直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几个摄影的朋友,曾在汪满田拍摄过旱烟的作坊和生产过程。我们来得不巧,旱烟生产已过时节,主人又去了外地,竟是无缘一见。
深秋,正是徽菊太阳花的采收时节,村人大都在山间劳作,一个村落显得空荡。我们无意间邂逅了村中的老书记汪在郎。说起里东乡旱烟,名头之大,极可能与村中一户人家在金华做生意时的推广有关。随后烟草进京,还被评了个大奖,最终成了贡烟。
旱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烟制品,村民们将种植的烟草采收后,扎成小捆,或晾或烘,待干透回潮时,再压片切丝。汪满田所制烟丝,色泽金黄,烟香浓郁,享誉整个古老徽州。即便到了当下,旱烟式微,尚有不少怀古者,四处求购里东乡旱烟。
汪在郎年逾花甲,作为雍睦堂的后人及宗祠的管理者,说起汪满田的历史,如数家珍。因其腿有伤,不便外出,自然有着空闲与我等外来者详尽述说。譬如有着盛誉的金华火腿的腌制方法,就起源于徽州火腿。“那时候,家家户户养的都是皖南花猪。花猪体型小,火腿也不大,味道却是特别鲜美。”汪满田中桥头一汪姓人家原本在金华做生意,却看到了商机,开了个火腿门市部,专门到村里订货,运往金华出售。久而久之,金华火腿名噪一时。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汪满田千余村民都要聚拢一起嬉鱼灯,场景宏大,甚是壮观。究其原因,概汪氏入驻汪满田后,村中年年都要发生火灾,甚至一烧数幢,造成极大损失。最让村民焦虑的,竟然找不到原因,最后只得请来地理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村后山腰处嵌一巨石,平滑如镜,村民称之为火镜。
为了破法,村人嬉起了鱼灯。从一开始的小鱼灯,一路发展到6米甚至更大的鱼灯,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在传说中,汪满田自从嬉起鱼灯之后,火患骤减,甚至不再发生,破除了火灾不断的魔咒,这鱼灯一嬉600多年,竟至不嬉不行的程度。
汪满田鱼灯每年按顺序轮值,共分成祠堂、田街、里村、柏枝园、上六家五个鱼会。轮上的地方,负责宗祠“鱼王”灯的制作和游嬉,夜幕降临,请来村里有威望的老者为鱼王灯点亮烛火。游灯时,宗祠的鱼灯在前,其余鱼灯再跟上。一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汪满田鱼灯花费都在数万元以上,均为村民自愿捐款。鱼灯活动在1964年因倡导破除迷信停止,1979年恢复沿续至今。
在汪满田,古有村人汪文彬拾皇税银而不昧,传为美谈;现有中国好人汪在君,60载义务为烈士守墓,成一时佳话。90高龄的汪在君,腰背驮得厉害,人却显得精神。多年来,凡清明节、国庆日,或其他纪念日,老人都要来到村西的红军烈士碑前,为烈士扫墓,陪烈士们说说话。汪在君青年时代参过军,得过多枚军功章,退伍返乡后,义务讲解红色历史。从汪老的家到纪念碑有500来米路程,最多的一天,老人要跑上十来个来回。
寻章摘句费思量,布射源流自有方。大义满川何烦问,青山放眼古今汪。布射河奔腾而下,满载着一个村落的沧桑古今,一路西进,奔向远方。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