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大学士许国与辛峰塔

发布时间:2023-03-01 11:57:16

  □ 张卫民

  从屯溪珮琅桥沿珮琅西路行走约六公里,有小山山顶耸立着一座六角七层楼阁式古塔,远望塔顶生长着的低矮草木,感叹岁月悠悠,飞尘鸟粪堆积后的空中竟出现生命奇迹。此塔即黄山市休宁县榆村辛峰塔。塔体全为砖砌,每层有六个拱门,门洞两侧砖墙上置有佛龛,塔内中空,有梯形砖阶盘旋而上至顶层,内壁镶嵌有数百尊形态各异的砖雕菩萨。徽州人说起辛峰塔,就会谈起程爵救许国的故事。

  据传,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休宁木商程爵自新安江逆水而上返乡探亲,行至歙县太平桥时,巧遇三十二岁的许国轻生跳河,程爵派人救起许国。原来,许国家境困难,五次乡试仍没中举,感到无脸回家,想一死百了。程爵便劝许国说:“你身为生员,未能为国出力,此为不忠;父母俱在,未终晨昏之省,此为不孝;抛却结发之妻,此为无义;舍弃儿女骨肉,此为无情。先生是个读书人,难道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并赠银钱资助许国。嘉靖四十年(1561),三年一度的乡试开考,是前往应天府应考还是就此作罢,许国举棋不定。当他左右为难时,程爵派人送来银两,一些为官为商的门生也劝许国应考,许国第六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终于中举。

  然这应该只是后人演义传说,并非实情。

  许国(1527一1596),字维桢,歙县人,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一年(1583),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成为内阁的重要辅臣。万历十二年九月,因云南边乱决策有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为武英殿大学士。消息传来,地方官员和门生们为逢迎许国,立即动手为“上台元老”建造石坊,就是如今仍然矗立在歙县县城阳和街的“八脚牌楼”。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少保、太子太保都是荣誉头衔,武英殿大学士与其他大学士同,但名次在东阁大学士前。

  许国经过六次乡试,二次会试,39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这才步入仕途。许国考中秀才后,经督学冯奇介绍,到呈坎灵金山石山精舍讲学,修金贴补家用。嘉靖二十五年(1546),20岁的许国第一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仍回到石山精舍讲学。第二次参加乡试也没中举,到歙县木石里开馆讲学。第三次、第四次,接连落选,乡里人议论纷纷,毁誉不一,但许国求科举而入仕的决心没有动摇。为生活所迫,先后到泾县西村、绩溪华阳、歙县丛睦里等地讲学。第五次乡试后,许国作《结交篇》诗一首:

  种树不成荫,不如灶下薪。结交不得力,不如行路人。路旁共休息,欲去还逡巡。奈何转盼间,不念平生亲。平居接怀酒,自谓雷与陈。一朝事相涉,化为越与秦。缓急固时有,所贵相怜振。安用空绸缪,愧彼伐木声。

  许国出生在歙县东门外一户平民家庭,曾祖许鉴,祖父许汝贤,一生为农。父亲许铁,早年亦为农,后从季父友山公在苏州经商,年老返乡闲居。母亲汪富英,农家女儿,一生从事家务,因家贫为人做女红。许国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又遇多次乡试挫折,不仅经济上有困难,精神上也需要鼓励。他在《结交篇》中表达了自己的交友观点、慨叹世故人情,全诗简朴耐看、用典精准,很接地气。许国走在科举入仕的路上,有许多热心资助的亲友,或许程爵对他的帮助最多。明末清初休宁人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书,卷六之“科名”中记许国事,有云:“许贫时岁除,袖修金归,悯投水妇赠之。方患无以卒岁,徘徊河西桥,休宁程爵遇之,高其义,厚赠且结姻焉,次年许即发解。”许国受到程爵的资助第二年就考中举人,名列第一,即解元,还与程爵成了姻亲。

  休宁县志上写到:“程爵,字光启,榆村人,授光禄寺署丞;父程绣,恩赐太医院吏目;子程梦阳,授大理寺右寺正,加四品服。”这不是许国以公报私的结果,许国感恩程爵当年的资助向神宗举荐程爵也得有个理由。县志上写道:“其父子祖孙,或输粟放赈,或捐饷助边,捐私奉公,乐善好施,其它义举,难以殚述”,程爵父子祖孙三代绝非虚名受荫。万历十四年(1586),许国上奏疏,请求建牌楼表彰程爵一家,神宗恩准,许国为牌楼题名“义佐国家”四字,或心存感激,于公也恰如其分。

  万历二十四年(1596),许国病逝故里,享年70岁。第三年,休宁榆村人光禄寺署丞程爵家出资建辛峰塔。许国与程爵是如何相识的?辛峰塔的建造与许国可有关系?“辛峰”是否寓意许国苦学、苦作,最终登上大学士峰巅?今人难说清楚。现今,辛峰塔仍然矗立在那里,只是底层进门口已经被封,游人只能在塔基四周走动,不能登塔望远了。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