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安斌
古时朝廷旌表贤臣名将,竖立于街中路中立体的“门”叫牌楼,人车马轿从“门”中走过。竖立于路旁街边稍小一些立体的“门”叫牌坊,人车与轿从它面前走过。专用于旌表贞节孝烈女性的。解放后统一称为牌坊。歙县现有牌坊73座,是全国牌坊最多的县,享誉“牌坊之城”之称。许村是歙县牌坊最多的村,原有牌坊18座,现存7座。牌坊是许村厚重历史人文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许村和徽州各地妇女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自幼在父母身边接受封建伦理的教化。出嫁之后,又深陷“三从四德”的约束,“夫在从夫,夫死从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她们颈项上无法挣脱的锁链。这些女人中,有许多都是心地善良,貌美端庄,才华横溢之女性。她们只为能立一座贞节牌坊,宁愿“决不再嫁,从一而终,”由青丝变白发,凄苦一生。更有甚者,少年青年夫亡后,以“身殉”而绞者、刃者、鸩者、绝粒者、撞物者、溺者,殉节随夫而去的大有人在。成为徽州乃至中国受害最深、苦楚最多的女人。据《歙县志》《许村志》史料记载,许村一村受朝廷旌表的孝贞节烈妇女多达500多人。她们中多数是“望门寡”。年纪最小的只有12岁,可怜小小年纪,尚未成人,还没懂事,就被推进“莫明的大坑”,成为贞节牌坊的主人。贞节牌坊在许村街头巷尾,成为一道极具吸引眼球的凄美风景。
明洪武年间,许村——观察第(当地人称墙里门)临街横门青石坊上凿刻胡氏守节抚孤的碑文:“墙里者,祥里也。伯升兄弟六人,六弟许周安,年廿四卒。胡氏二十岁,幸有遗腹。守节抚孤,屋围高墙(无一门通外)。凿井于内,名曰福泉(井尚存)。择二三老媪伺侍,米薪油盐,自外纳自牗……五十二年,足未出户,凛凛冰霜,享年七十二岁。”胡氏“灯下丝麻终白发,忧愁风雨渡黄昏”,就这样老死无门屋内。墙里门现为国保单位。徽(州)安(庆)古官道许村沙塍岭段路东现存程氏节孝坊,建于甲戊年,嘉庆十九年,读着上面“冰寒玉洁”四字,就使人知其苦楚凄凉。该坊由安徽布政司使鄂云布、少保兵部尚书堂铁宝、徽州知府成履恒督建,旌表许村儒童许可玑之妻程氏贞节。程16岁时,因许可玑染病沉疴,尚未过门的程氏被接来拜堂冲喜。拜天地时,许可玑当场倒地死亡。程氏一直守寡终老,“闭嘴吃黄连,苦泪腹中吞”。从此程氏“闺房独守夜如年,一盏青灯自明灭”。许村一首“女人歌”是这样写的:“……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
民国年间编纂的《歙县志》,竟以四分之一的篇幅为歙县孝贞节烈妇女立传,许村有31人入传。许德玉,嫁夫未一年,夫夭折。即日起许德玉绝食,四个月后殉夫而去,年仅18虚岁,虽得烈女旌表,其情悲切,人生未几,相殉何急?明弘治二年(1489),许村环里门许福林,23岁病故。其妻未再嫁,20岁起,与儿子许俊业相依为命,“两米汤腹,百补衣身”,艰难度日。俊业成人后,其母为他娶妻金氏,未出。又纳妾贺氏,亦未出。俊业亡时,金氏20岁,贺氏17岁,均未再嫁。金、贺二人以纳鞋刺绣谋柴米衣食,事婆母至孝。金、贺二人终日寡欢少语,入夜房中以泪洗面,然苦而守节。死后祠族人为其治丧,知县撰联相吊。嘉靖二十五年(1820),请得旌表,建坊——双节孝坊。该坊为双柱一楼,高丈余,乃安徽最小的牌坊(现为国保)。明代烈女许蒋氏妙玉,妙龄亡夫,绝食未能死,悬梁又为人所救,然殉夫之志不移,一日从楼上一头撞下,头颅碎石而亡,其情景惨不忍睹。
太平军将领杨秀清退逃至许村,从一处被后人称为“鬼坞”的深山中搜出妇女数十人,押至大宅(云溪堂)门口,欲行无礼,众女齐咒之。太平军当场揪出美少妇宋氏于街中碎尸。宋骂声不绝至死,一同遇害妇女十余人,惨烈场景撼天动地。为旌表她们贞节,后在云溪堂北侧建了女祠,以奉烟火。同治二年(1863)又于许村村口青山门建了一座砖制节烈坊,高1.5丈,笔者年少时常从坊前走过,还记得那块刻有“圣旨”的青石,长约两尺,宽一尺五寸左右,没于1960年前后。
贞节牌坊,是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妇道规范的产物,受其束缚与摧残的女人,表面的虚荣,却是流泪淌血的心身折磨。不光是许村贞节妇如此,整个徽州贞节妇也如此。歙城南街八眼井附近有一座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砖体牌坊——徽州一府六县孝贞节烈总坊。坊上文字记载,集中旌表徽州贞节烈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人。个中有许多为守节生不如死的可怜女人。
贞节牌坊,是历史文化的产物,长期以来都作为“不可再生,只能修复”的古建筑文物保护起来,不少牌坊都是国保或省保单位。贞节牌坊,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作为历史的真实性,它更有徽州女人太多的不幸,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血泪苦楚,应当记载下来,保护好,传下去,让后人了解贞节牌坊的真实故事。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