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军
走出休宁县城西门,过了老大桥,便是川湖。此地位于白鹤溪与夹源水的交汇处,昔有“海阳八景”之“凤湖烟柳”。村中至今尚存“凤湖街”“沈家巷”,沈姓村民还不时炫耀着他们的祖上曾出过一位名叫沈坤的状元。
沈坤的祖上先在苏州府昆山县做官,明初迁居江苏淮安,入直隶大河卫军籍。正德二年(1507年)十一月初十,沈坤来到人世。
沈坤天资聪颖,自幼好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学业非常突出。经商的父亲沈炜十分钟爱这个长子(沈坤有一个弟弟,名叫沈坊;两个妹妹,分别叫德容、德真),对其寄予无限期望。他每每到江南去做生意,总不忘购买一些图书,创造条件让沈坤多读书、读好书。他还在新城南门专门购买了一座宅子,供沈坤潜心攻读。
沈坤二十一岁时,父亲病逝。嘉靖十年(1531年),二十五岁的沈坤不负家人期望考中举人。又过了十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三十五岁的沈坤中了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沈坤当官三年期满,按例要封赠其父母,先父被赠予“翰林院修撰文林郎”,母亲于氏被封为“安人”。该年恰逢母亲六十四岁寿辰,沈坤请假赶回家为老人家贺寿。
时朝廷奸臣严嵩当道,“任气违俗”的沈坤,为人耿直,更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整整十三年未得升迁。直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他才被升为右春坊右谕德,还被派到南京署掌南京翰林院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沈坤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年八月,沈母病逝。
沈坤这位状元一生中最大的业绩是抗倭。
明朝倭寇猖獗,淮安沿海又是漕运要道,自然成了倭寇骚扰的重要目标。每遇东南风,倭寇即飘洋而来,窜犯淮安,奸淫杀戮,淮安人民备受苦难。由于政治腐败,驻守淮安的官兵又缺少训练,抗倭经常失利。
此状让在家为母丁忧的沈坤非常感慨,他既痛恨官兵之腐败无能,又同情百姓所遭苦难。他毅然决定,变卖家产并拿出家中全部积蓄,招募了千名乡勇,亲自操练,此举亦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经常号召乡兵,为了保卫江山、保卫家乡,一定要加紧训练。他治军严明,令行禁止。每遇倭来犯时,沈坤均率兵力战,奋勇杀敌。有一次还射中了倭酋,吓退了倭寇。沈坤所率的乡兵从此被称之为“状元兵”,名声渐振。
时淮安新旧两城互不相连,间隔一条狭长的空地,保卫起来战线较长,兵力也易分散。沈坤因此向朝廷建议,从东西两头增筑城墙,将新旧两城呼应相连,以便防倭时统一部署兵力。建议得到朝廷同意后,即动手筑城,从此两城连成一体。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倭寇又来犯。内有一酋,身长九尺,骁勇异常,官兵大河卫萧指挥、苏千户与之作战,皆败死阵前。沈坤率“状元兵”及时增援,大败倭寇。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城西逃走,“状元兵”紧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将倭寇大部消灭。沈坤后与李遂合围作战,又在姚家荡设下伏击圈,全歼余倭。沈坤将战场上的倭寇尸体集中进行埋葬,上面筑起高墩,名为“埋倭山”。
抗倭胜利后,调任南京兵部侍郎的李遂,积极向朝廷推荐沈坤的抗倭功劳,称其“才兼经略,功收御侮”。是年十二月,沈坤被任命为北京国子监祭酒,但他尚未赴任即身陷囹圄。
吏部给事中胡应嘉素来嫉妒沈坤,上状诬陷沈坤“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监察御史林润接状子后,立即派员到淮安复查。时淮安知府范槚与沈坤在抗倭中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他对沈坤筑土圩路障、筑联城防倭等做法很有意见,所作的“旁证”自然可想而知。嘉靖皇帝不知就里,立即下令将沈坤逮捕入狱听勘。入狱后的沈坤备受折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十二日瘐死狱中,终年五十四岁。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沈坤还被捏造了“居乡横暴,擅用非刑,打死住房人胡銮,剁其两手;纠众防倭,指不知名人为败卒,枭首示众;霸开官店,将盐院封皮私用关防印子;勒抽税银,举放私债”等莫须有的罪状,但对此事原委亦有公正记载:“坤素跌宕负气,不能谐俗。会倭犯江北,诸文武吏望风奔溃,坤督率邻里,保所居淮安新城。远近依附者众,坤遂以军法部署防御,有犯令者辄榜笞之。故所居虽赖以保全,而被其榜笞者,亦遂生怨恨。中有给事中胡应嘉宗党,及府县儒学生一二人。应嘉与坤有隙,又性险狠,遂与诸生撰为谣言,构之于御史林润。疏劾之,应嘉复从旁力证,然皆流谤无指实。其所谓断于胡銮者,固无恙也;他皆类此。及坤逮至,竟拷死狱中,士论冤之。”这也等于为沈坤洗清了冤名。
沈坤去世后,与夫人赵氏合葬于金牛墩。这里是他率领状元兵荡平倭寇的地方,明朝时“征车游舫,绎络缤纷。清明社火,夏至秧歌,尤令过者忘倦”。不少文人墨客来此凭吊,有诗云:“海寇纷纷孰敢撄,独能一剑断长鲸。诸君何不怜才甚,自坏江淮万里城。”2019年初,在此处施工时,沈坤夫妇合葬墓被发现。
为了纪念沈坤的抗倭功劳,人们在姚家荡建立一座报功祠,还把他家附近的抗倭屯瞭所改建成状元楼,后又把他早年读书的新城南门楼修建一新,上有对联:“倚马成文,上马杀贼;国子师表,天子门生。”只可惜这些遗迹在抗日战争中大都被日本鬼子毁掉了。
沈坤的书法非常棒,刚健有力,有褚(遂良)欧(阳韵)之笔意。
沈坤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好友。作为沈坤邻居的吴承恩,年长一岁,与沈坤自小同学,一同进县学、府学,并“互拜其父母”。沈坤非常尊重这位学问渊博的良师益友,还将女儿许给吴承恩之子凤毛(因凤毛早夭而未成为亲家)。沈坤中状元后,吴承恩作诗赠贺:“东风朝马散鸣珂,北极晴光带玉河。寒食中官传画烛,春衣倚史捧香罗。蓬莱雪后烟花满,阊阖天心雨露岁。染翰朝朝供研滴,凤池新绿酌恩波。”沈母寿辰得封诰,吴承恩特撰《介祉颂》为她祝寿。沈母病逝后,吴承恩为沈坤父母撰写了墓志铭。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