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祁门会源堂戏台说

发布时间:2023-02-07 11:23:19

  □ 姚顺涞

  祁门县与江西省交界,民间历代有喜庆丰收,听徽戏、黄梅戏等民俗流传,受江西赣文化建筑风格的影响,祁门古戏台是皖赣建筑文化交融后的产物,大力提升和丰富了民间老百姓们的精神生活。

  古时戏台有四种形式。一:最简易的戏台,仅仅在村落祠堂边或者公共空间地方建一高台,并无建筑,使用时再临时搭建做唱戏之用;二:祠堂和戏台都是独立的,戏台是在祠堂前面,或者在祠堂的左右侧,祠堂和戏台组合形成一个建筑群,如歙县璜蔚胡氏戏台,婺源县赋春大戏台,以及江湾新建戏台,昌溪太湖祠前新建戏台,还有潜口民宅清园里的从白杨小伏坑搬迁过去的戏台;三:庭院戏台,过去大户人家家庭唱堂会那种,戏台位于家庭屋子的厅堂,或者偏院。是家庭看戏或者宴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听戏的场所,是彰显家庭实力的一个体现,如古城岩的汪家大宅西园内的戏台,歙县堨田村吴宅戏园,绩溪龙川尚书府新建的戏台,以及歙县县城新建西园的戏台;四:祁门地区在同光时期后受江西浮梁帮建筑文化影响,将祠堂的门厅和前天井作为戏台部分,形成了祠堂建筑和戏台建筑结合的公共体。祠堂的前进做成戏台,门从两侧进,享堂和寝堂还是保留原样,整体体量较大,比如祁门坑口村的会源堂,珠林村馀庆堂,磻村的敦典堂、嘉会堂,叶源村的聚福堂等。

  古戏台祁门新安乡8处,闪里镇3处,2006年祁门文物局成功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起来文化信息最全面,保存最完好的,工艺特征最精致的是祁门闪里镇坑口村的会源堂。2013年12月29日,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烧毁。

  古会源堂位于祁门闪里镇坑口村,古名“竹溪”,又名“竹源”,坑口村落风水环境极佳,山川毓秀,景色宜人,吉祥华灿,村东西北三面冈阜环翠,文闪河呈S形绕村而过,下注江西阳春河。会源堂是竹源陈氏支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其中,雕梁彩宇,装饰精美的古戏台面积有近100平方米,观戏楼台及天井200多平方米。电影《大转折》,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曾在古会源堂取景。

  如今在古会源堂烧毁之后的遗址上,依稀可见古会源堂的大致轮廓和风貌。古会源堂坐北朝南,背枕来龙山山脉,左边有青龙山脉把守,祠堂前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自西北往东南方向流经,符合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选址规律。遗址现场临河依然保留和古戏台连接的原始临河院落通道,两侧有券门洞,沿岸一派自然风光。

  在遗址的东侧墙脚下有一块半残的“木本”石匾安静地躺着。在会源堂遗址隔壁张书记家院子里,又看见了另外一块“水源”石匾,暂由坑口村书记老张妥善保管。“木本水源”说的便是会源堂古老的风水环境,天然的地势山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会源堂独特的地理风水文化。意喻着徽州人以木为根本,以水为源泉。老张说,自从会源堂烧毁后,现在来看会源堂遗址的不少。遗址也是一种让人敬畏的文化,和圆明园一样,供人瞻仰,凭吊,追惜。

  据村里老人说,古会源堂内两侧的墙壁上,历年来各路戏班的节目单保留的十分完整,信息明朗。如,光绪五年九月初二长春班到此一乐;咸丰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德庆班《大辞店》,二十八日《送姑娘看灯》……

  如此诸多的历史信息,真实地记载了乡村戏曲演出实况,具有很高的戏曲文化研究价值。近一百多年以来,会源堂内的无数场节目预演海报信息也一并烧毁,除却建筑本身的文物价值,会源堂内文化信息同样也是不可复制。

  在坑口老张家,堂前的墙壁上有不同年代的涨水位置刻痕,呈逐年上涨趋势。老张说,因为河边历年涨水,古戏台周边的村民大多往外搬了。

  古会源堂虽有很好的地理风水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烧毁的文物不能在原址重建。考虑到村民们积极要求重建古戏台,并延续它的使用功能。2016年,在祁门文广新局和政府的共同出资下,综合考虑近年来洪水对村落危害等因素,在距离坑口约一华里距离的一个地势较高之处,择址重新建立了新会源堂。

  新会源堂依然遵循“前戏台,后祠堂”这一特色。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面积和原来古会源堂一致。根据文物修复的四原法则,原形制,原工艺,原材质,原结构,除了在建筑材料上更换了比古会源堂更为实用的杂木以及部分石材,较好地运用了传统工艺,基本做到了文物修复的四原法则,最大限度恢复了会源堂的历史建筑形制风貌。

  在新建的会源堂,不时有路过或者特意赶来看会源堂的游客。会源堂建筑周边的附属设施在新建,一位张姓师傅告诉大家,古会源堂烧毁当然可惜,现在新建的会源堂还是和原来一样,每逢年节欢庆,还是有戏班子来唱戏。黄梅戏,京剧,粤剧都有。唱戏的日子,周围四里八乡的老百姓还是和往常一样,来听戏。而民间流传下来的“罚戏”等习俗也口口相传下来,“罚戏”即是村中村民违反了村规民约等,如:赌博、吵架、砍伐水口树木等行为,而采用罚戏来表示悔意的一种方式,起到了教育和警世的作用。丰富了乡村生活,日子热闹得很。新会源堂依然延续了古会源堂的使用功能,满足了当地老百姓们世代沿袭下来的娱乐和精神寄托。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