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商在湘

台胞张儒钦的乡梓情怀

发布时间:2003-04-30 00:00:00

  在澧县县城道河乡,当地百姓只要提起台胞张儒钦先生,无不表示钦佩。张儒钦已年近八旬,他放弃美国舒适的晚年生活,只身回家投身经济建设和捐资助学。艰苦创业张儒钦先生1926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澧县道河乡岩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张儒钦从澧县中学毕业。那年,日本侵略军一把火把张儒钦家的房屋烧的精光,全家只好寄居在松树皮做起的茅草屋里。但不久,日军又第二次对村子狂轰滥炸,把张儒钦一家赖以生存的茅草屋也烧着了。张儒钦便离开家乡从军到南京,进入国民党某军校学习。毕业时张儒钦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国民党第五军。1949年随第五军去了台湾。1936年张儒钦先生目睹国民党官场腐败与黑暗,毅然下定决心离开了部队,投身商海,那年他才37岁。从军人到商人,是张儒钦人生又一次转折。他在既无巨额资金做后盾又没有从商经验的情况下,在岳父和妻子的鼎力支持下,选择台湾迫切需要而市场上又十分贫乏的电影业,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投资440万元台币盖起了台湾地区一流的电影院。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并很快在台北电影界占有一席之地。1988年商人节,张儒钦荣获台湾优良商人特别奖。电影业经过十年多的辉煌之后,电视业崛起,使电影业受到冲击渐渐跌入低谷,张儒钦敏锐的意识到,必须尽快转轨。于是,他果断决策,又投资巨资兴建了商务中心后转手他人。1976年张儒钦携家人移民美国加州,开发新领域,开辟新市场。初到美国的日子里,举目无亲,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加上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等问题,要站稳脚跟,打出一片天地,这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谈何容易。张儒钦没有退缩,硬是靠着中国人的拼劲,在美国杀出一条“二次创业”的道路来。张儒钦在加州办起了一所全新的诺尔多汽车旅馆,集餐饮、住宿、舞池于一体,生意异常红火,企业显出勃勃生机。为求得更大发展,张儒钦在巩固汽车旅馆业绩的基础上,又把触角伸到美国的房地产业,他一下子购买土地75英亩,组建了美国聚龙公司。回报乡梓张儒钦先生自1945年离开家乡后,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但他时时刻刻忘不了祖国,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他的亲人。“少小离家老大回”,张儒钦先生阔别家乡数十载,与大陆亲人音讯阻隔数十载。直到1973年4月5日,张儒钦从新加坡才探听到家乡亲人的消息。从此,张儒钦先生才得以与家乡亲人联系。1982年10月8日,张儒钦先生以旅游观光的名义,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阔别37年的家乡。他不仅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而且也目睹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自那以后,割不断的乡情、亲情让张先生一次又一次回到故乡。同时,也萌发他参与家乡经济建设和捐助家乡教育的激情。1988年张先生投资400万人民币在澧县县城中心建起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华侨大厦,将所得利润与门面租金收入全部捐给家乡的教育等公益事业。1994年以来,又先后投资2000万人民币,在澧县县城建起了华侨新村,为当地房地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1993年至1998年,张先生在母校澧县一中设立“伯陶”奖学金,资助奖励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5年里有400多名学生受益。1988年秋,张先生捐款130万元人民币,在河道乡瑶湾新村建起了占地18亩、12间教室、21套教师宿舍,有体育场等配套设施,一所崭新的儒钦完全小学,使500名面临失学的孩童走进了明亮学堂。2001年,张先生率子女出资设立永久性的奖学金制度“儒钦奖金”,专门奖励学校的品学兼优学生和特困生。2002年,张先生又捐资50万元人民币为学校实行信息化教学添置电脑和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结束采访时,张先生深情的对笔者说:“我在海外漂泊奋斗了几十年,但总觉得我的根在大陆,在湖南、在澧县,家乡的一草一木使我一直难以忘怀,在我有生之年,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庞廷禹 鲁祖清)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