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湘商在台

湖湘文化与湘商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1-12-02 13:55:39


图书馆国学大讲坛讲座现场

  

      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晋、徽、粤、赣、闽……而独无湘商之名。关于湖南“重政轻商”,湖南人“能读书会打仗但不善经商”的论断一直流传在外。

      株洲市委党校谢立民副教授,坐阵图书馆国学大讲坛,为大家深入剖析湖湘文化的历史脉络、解读湘商的发展变化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记者选取讲座中的部分精彩内容进行了采写。

      湖湘文化从何处来?

      主讲人谢立民将湖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总结为:忧国忧民、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兼收并蓄、实事求是。湖南人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一系列价值观的外在体现。

      那些顶天立地的湖湘人

      文化大师钱钟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而湖南人的影响似乎更深远些。”

      这一定论是以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力为依据的,而湖南人的大作为,离不开其特殊的湘人性格: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了得难

      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不怕死

       基于此,在动荡的中国近代史上,出了许许多多顶天立地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彭德怀……

      我们霸蛮,都是有历史的

      湖湘文化从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属楚地,与中原形成鲜明对比。中原民族是农业社会,尊礼教,守规矩。孔夫子的儒家文化,强调纲常、伦理,是典型的中原文化。而楚人文化,强调个性、想象力、自然状态、生命活力等,更接近生命的原始状态,具有不被约束的生命冲动。这种文化上的区别也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如中原所创的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和屈原在楚地所作的充满想像的浪漫主义代表作《离骚》,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巨大差异,就是一个佐证。

      随着人口与经济力量的南移,中原文化向南部扩张,对南部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由于地理因素,既受到西部、南部山区苗裔的影响,又受到中原文化的教化,伴随行政区域的划分,形成了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

      谢立民笑称:湖南一地,常出两种人,一种是土匪,一种是豪杰。楚文化是粗犷、蛮横、有强大的生命内在力量与生命冲动的。一部分人因为走不出狭小的圈子,主体缺乏理性的精神和文化的升华,很容易变成土匪,湖南曾经盛产土匪,尤其是在湘西一带比较闭塞的地方。然而,一旦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开阔视野,获取文化上的提升,与自身的性格相结合,就能创造革命性的成就,较易成为英雄豪杰。湖南的一批开国领导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代湘商的典范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血泪史。清政府的无能,国力的落后,列强的入侵,战争的频繁。资本主义自明朝中叶萌芽之后,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展几近停滞。在缺少雄厚的原始资本积累、先进的技术设备、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不利因素的大环境下,一些有勇有谋的湖湘人,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经世治用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晚清重臣。

       曾国藩所处的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已是清王朝内外交困的年代。曾国藩在解决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部分事务,希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枪炮船只来解决现实的危机,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中体西用”,开清朝提倡洋务之先声。

      曾国藩的洋务提倡并不止于口号与单纯的武器购买,而是穷一己之力,兴办实业。1861 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制造枪炮,安庆军械所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成为当时清军的主要火器供应中心之一。1863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成立,它也成为中国近代兵工业的母厂。在江南制造局的带动影响和人力物力的支持下,军事工业在各地不断兴起。同时,曾国藩还设立翻译馆,派学生出洋学习技能,为工业的持续发展输送人才。

      曾国藩领导的洋务运动,虽然不是以经商为目的,但其开放的思想,实干主义的精神,以及对近代工业所做出的贡献,无疑是湘商的典范。

      “敢为人先范旭东

      范旭东,湖南湘阴县人,中国化工实业家,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20世纪初,比利时人发明氨碱法制碱工艺在我国广泛使用,市场主要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国人称为“洋碱”。

      1917年,范旭东与陈调甫、王小徐合作制碱小试成功后,在天津进行模型试验,并于1918年11月,成立了永利制碱公司。在面临政府的打压、技术的不成熟、外国公司的竞争、经济上的压力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历经8年的不懈努力,永利碱厂终于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了纯净洁白的碱产品。范旭东将其命名为“纯碱”,以区别于“洋碱”。 1926年8月,永利纯碱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荣膺大会金质奖章,开始蜚声海外。

      永利碱厂生产正常,范旭东又继续发展民族化学工业。于1933年11月22日呈请实业部备案,自办硫酸铵厂。1934年3月,永利制碱公司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1937年永利宁厂投料生产,一次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硫酸铵。范旭东在《记事》里写道:“列强争雄之合成氨高压工业,在中华于焉实现矣。我国先有纯碱、烧碱,这只能说有了一翼;现在又有合成氨、硫酸、硝酸,才算有了另一翼。有了两翼,我国化学工业就可以展翅腾飞了。

      市场经济下湘商的性格缺陷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从事商业的过程中,湖南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

      在谢立民看来,这些缺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急功近利,易走极端;窝里斗狠,缺乏大局意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差;素面朝天,不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原本,“霸得蛮”是指湖南人做事执着,能坚持,有恒心。然而,正是这种“蛮横”意识与现代商业中的“规则”意识相冲突,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湘人不按规则办事的传统与作风。另一方面,“了得难”也有了新的解读,原指湘人脑子灵活,办事活络,讲人情。然而,在市场经济下,这正是一种没有责任意识的体现。诸此种种地域文化特质,与晋商、徽商以公平、诚信、重义等等立足天下的法宝相比,都让湘人在从商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与此同时,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湖湘文化展现出了先天的困境。最明显的一点即崇官尚政,湖南自古有着读书出仕的传统,湘人皆主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传统意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到现在仍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华丽转身,当代湘商的崛起

      所幸的是,新一代的湘商,很快看到了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在新一轮的经济大潮中华丽转身,发展出“责任、创新、务实、和谐、诚信”的新湘商文化精神。当代湘商在中国迅速崛起。

      文化湘军(文学、电视、出版、动漫、体育)空前繁荣: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产值达1576.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成为全国首批率先突破5%的五个省市之一。 湖南文化产业通过创新,打造新的增长点,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文化产业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超越了全省其它优势产业,并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湘商已遍布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80多家湖南异地商会,湘商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遍布31个省区市,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台湾经济之父”、世界三大经济学家之一湖南邵东人尹仲容,力挽台湾经济于既倒;被媒体誉为“慈善大王”的湖南人余彭年,在《胡润慈善榜》上连续三年蝉联第一;还有在湖湘大地开创伟业的中国股改第一人梁稳根;高扬民族商业大旗的胡子敬;中国民营连锁超市第一人的王填……他们堪称当代湘商的杰出代表。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