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优势产业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2011-12-06 09:24:46

  信息产业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迅猛发展。我国已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来实施。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符合湖南现阶段发展特征,既可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制定本规划。

  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讲话以及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为指导,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实施规划》为编制依据。

  规划期限重点是2010-2015年,兼顾2020年的总体布局和主要方向。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围绕“抓大项目、扶小巨人、促信息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200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338亿元,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33334亿元,增长2810%;软件业22004亿元,增长3310%。太阳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太阳能电池形成500MW产能,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居全国第一,产业链全线拉通,产业布局基本完成。软件产业连续7年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嵌入式软件迅速崛起,行业应用软件优势特色明显,软件服务外包迅速成长,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与网络游戏、创意制作等全国领先。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加快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移动液晶电视等取得突破。新型显示器件加快复苏,电子显示玻璃基板、TFT-LCD/CSTN-LCD用25代彩色滤光片和导电玻璃等形成产能;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取得成效,试点项目全面推进,建成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全省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已达到350万人,月交易金额超过2亿元,相关指标居全国第一。

  2、通信业务和网络基础设施稳步提升。2009年,全省通信业务总量完成85781亿元,增长1620%。通信业务收入完成29401亿元,增长1057%。电话用户总数39667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166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9985万户,新增5595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8611万户,新增6498万户。固定资产投资17515亿元,增长13914%。光缆线路长度新增293万公里,达到2694万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增加134万路端,达到6121万路端;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6525万户,达到42875万户。基础通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新增6194万个,达到38447万个。

  3、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步伐继续加快。建立了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高层次研发中心,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中电48所研发的丝网印刷机、自动检测分选设备和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南车时代电气开发的250KW和500KW大功率逆变器通过“金太阳认证”并具备了向欧洲出口的资质;国防科大成功研制出天河一号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以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建材、煤炭、陶瓷、烟花、林纸、纺织、塑料等11个传统行业为重点,分别制定并推行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展了15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推广“商务领航”、“神码在线”2个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约有86万个中小企业通过SAAS、ASP模式开展信息化外包服务。实施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启动“湖南省十大信息化工程”,提升社会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物流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医药、烟花、烟草、旅游、邮政等行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初具规模,网上办公、网上监管审批、电子报关、电子报税、电子支付等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打造了一批物流龙头企业。

  但同时,我省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部分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不完备,尚未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良性态势;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产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本土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承接世界先进技术与产业转移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产业投入力度有待加大,“两化融合”有待深入。

  (二)发展形势

  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布局,发展新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产业安全的重大举措。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军,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智慧地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新技术的提出,推动了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信息产业开拓了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被打破。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力争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给我国技术、产业和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及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进一步凸显。通过绿色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并创造经济新的发展动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发展重点战略。

  新技术新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产品更加丰富,发达国家拓展新兴市场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带来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和分工调整,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

  面对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我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度开发生产、流通和其他经济运行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建设创新湖南,实现科学发展。

  二、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把握信息技术正在酝酿重大突破、网络应用面临指数级增长及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重整机遇,统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管理各个环节,以经济社会需求为牵引,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先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基础,以软件服务及网络经济为重点,以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应用为新的增长点,打造特色明显、创新体系完善的信息产业集群,确立信息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地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与应用引领发展相结合。加强产学研结合,突出应用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能力,创新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坚持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转型,促进两者的互动融合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发展相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支持具有发展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规模扩大与水平提升、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信息产业不断壮大。

  坚持超前部署与务实推进相结合。瞄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选准发展重点,突破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三)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目标。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800亿元,年均增长205%;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1~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战略性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增速21%。

  创新能力目标。到2015年,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重点实验室12个和企业技术中心40个;建立一批行业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投入明显加大,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力争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

  园区和龙头企业培育目标。到2015年,建设2-3个规模过500亿、3-5个过100亿、5个以上过50亿的信息产业园;培育2-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4-5家过50亿元、10-15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2家营业收入过50亿元、10家以上过5亿元的现代物流骨干企业。

  三、发展重点

  (一)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

  促进数字家庭智能终端产业化,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发新一代通信网和互联网终端产品,发展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3D电视等以信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整机产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控制计算机、金融及税控机具、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等计算机类产品。发展定制SIM卡、POS机、手机、智能读卡设备、智能售货机等移动电子商务核心产品。发展特种计算机、显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指挥系统等高端军民融合电子产品。发展电力电子器件、传感器件、电路板、固态电容、微波陶瓷等各类新型元器件。发展TFT-LCD模组、玻璃基板、LED背光源、触摸屏(TP)等,增强新型显示器产业配套能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推动蓝光二极管、高亮度大功率LED发光管产业化。

  (二)软件和集成电路

  发展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中间件及其它基础类工具软件,加快国产基础软件应用和推广,提升国产基础软件产品可靠性和成熟度。推动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应用软件发展;推动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城市智能交通电子、航空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发展;推动工业软件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控制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加快设计开发计算机存储芯片、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移动通信专用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嵌入式终端用SOC芯片、汽车电子专用芯片、数字化仪表专用芯片、RFID芯片等,加快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促进省内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发展与升级。

  (三)信息服务外包

  做大数据加工处理、软件开发测试、信息安全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发展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外包(BPO),积极承揽知识流程外包(KPO)。发展影视制作、数字音视频、数字多媒体、数字出版和移动电视产品等内容服务业,开发面向新闻出版、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推动工业数字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和咨询策划、会展等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

  发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优势,培育壮大动漫、网络游戏、电子竞技、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等产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供应链管理、加密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多式联运技术与系统,支持建成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国电子商务区域中心、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省和物流信息交换中枢网络,支持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制订移动电子商务标准,推动手机支付在公共事业缴费、小额支付、手机一卡通、农村商贸流通等领域应用,打造移动电子商务新高地。

  (五)新一代网络和“三网融合”

  加快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局域传感网络和由超级计算机、行业计算平台组成的云计算网络为支撑的先进计算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推进TD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在“无线城市”等领域建设和应用,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引导宽带应用发展和创新。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应用,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促进信息服务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六)物联网和物流信息服务

  超前部署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加大物联网共性技术研究,积极参与标准的制订,突破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以及智能通信等应用瓶颈。在经济领域、公共管理、公众服务等领域,启动实施智能农业、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医护、智能家居等一批示范工程,以应用促进带动产业发展。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七)网络信息安全

  围绕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产业发展。加大对网络黑客攻防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信息安全相关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硬件产品。

  四、重大工程

  (一)“两化融合”深化工程

  推动“1+11”架构(即:以长株潭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龙头,以1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主体的二元布局)的“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提高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等11个传统行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体,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基本实现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培育250家左右“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到2015年,全省“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阶段。

  (二)“三网融合”推进工程

  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高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对综合业务的支撑能力,建立符合全业务运营要求的可管、可控、具备安全包装能力的技术管理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加快通信宽带网络建设,推动城镇光纤到户;因地制宜,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加大下一代宽带无线网络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

  (三)数字化整机发展工程

  抓住数字技术改变家庭生活、网络应用面临指数级增长及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重整机遇,利用产业转移、联合开发、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信息家电产品和通信产品的发展,推动一批消费类电子品牌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产品,加快卫星导航定位等通信产品产业化,推进移动电视、网络电视、各类手持式和便携式数字音视频娱乐类产品的发展。围绕整机,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形成数字整机产品产业链。

  (四)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工程

  全面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移动便民小额支付,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新体系。推动移动便民网上购物,建立基于便民网上购物的安全信用体系,实现基于手机终端的互联网远程购物功能及业务应用。鼓励企业广泛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在互联网领域有影响的企业。推广移动企业一卡通工程,实现企业员工考勤、企业门禁、车库管理、安保、内部消费支付等功能。实施移动公交一卡通工程,实现手机刷卡乘坐公交的移动公交一卡通应用,形成创新的市场运作模式。提前进入地铁、轻轨等交通新业态领域。推进移动公用事业缴费工程,实现全自助化的移动公用缴费流程,带动公用事业远程控制终端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改造,引导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推进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五)新型应用电子产业化工程

  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多层次合作。在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实施新型应用电子产业化工程。建立汽车电子设计平台和实验室,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突破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高频化、集成化、标准模块化和智能化的电力电子器件。加大医疗成像设备及医疗信息化设备的研发创新,发展便携与家用医疗电子、个人健康状况电子监测、消费医疗电子设备。建设一批新型应用电子产业园(基地)。

  (六)物联网应用试点工程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试点区域,部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网、环境监测预警等智能工程,及食品卫生、精细农业、智能化公共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等物联网试点示范研发和应用,建设传感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体验中心,推进传感网和TD-SCDMA等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建立跨地区的物联网商用试用环境。

  (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壮大工程

  加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长沙中电软件园项目建设,力争6年内投资30亿元以上,园区产值300亿元以上,建成中部地区最强,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信息服务外包、IC设计等。做大汽车电子、装备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交通电子、数字家电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壮大数字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完善动漫产业链。

  (八)国产高性能芯片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国产系列芯片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提高芯片核心处理能力,推动外围功能部件研发,加快开发工具平台和应用程序的板级支持包研发。发展应用于三网融合的数字高清电视产品、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信息安全产品等高性能芯片,推广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工电力、水文水利、石油石化、矿产资源、金融电子、安全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行业应用嵌入式芯片。

  (九)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工程

  加快标准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环境,做大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以软件、移动电子商务、动漫、循环经济等产业特色园区(基地)为载体,加强园区综合管理和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技术开发平台、产品验证测试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培训中心等公共资源建设,为入园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以有行业资源、专业优势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建设湖南超级计算中心,为公共机构、科研部门、工业企业、商业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等。鼓励和支持面向企业的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发展。

  (十)“数字农业”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重点支持农产品安全溯源、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农业信息集成、智能决策、数字模拟、精准农业等农业信息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支持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点建设。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府引导

  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和优惠政策。2010年到2015年,每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发展专项资金和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产业发展;设立“两化融合”深化工程推进基金,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设立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打造移动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学研用等专项资金重点向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倾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努力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二)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对信息产业企业授信额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特别是对信息产业重点项目要保证信贷资金支持,对信息产业实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财政对信息产业贷款给予适当贴息;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扩大直接融资;省扶持企业上市专项引导资金优先支持信息产业领域企业上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金、私募资金、创业风险资金,参入信息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来湘投资,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对信息产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相关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

  (四)加强载体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研发能力强、成果储备多的省级以上新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规划引导、统筹布局,建设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功能,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园区产业规模;创新产业化机制,对软件、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采取产业协会和企业联盟的形式,互通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合作,促进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准入、标准制定、品牌战略和专利申请等措施,保护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业。

  (五)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工程实验室。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检测、标准等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能力。组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行动计划。

  (六)实施人才战略,强化智力支撑

  大力实施“ICT百千万人才工程”,引进、培养百名领军人才、千名高端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管、万名技术和企业管理骨干人才。加强省内高校信息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从事信息产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