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艺术投资

徽州抬阁

发布时间:2022-06-23 13:50:18

  屯溪 江志伟

  在“黄山国际旅游节”、“徽文化节”乃至于“中国黄山国际民俗旅游节”等徽州节庆开幕式的大型民俗表演游行队伍中,来自屯溪区黎阳镇的“徽州抬阁”表演,每次都会引起中外嘉宾的极大兴趣。他们有的离开座席高举相机拼命按动快门,有的举起微型摄像机跟随游行队伍亦步亦趋地拍摄,有的急不可耐地通过翻译详细询问这“徽州抬阁”的历史典故、民俗趣闻,一个个都是瞪大眼睛、兴奋异常,“OK”之声不绝于耳。

  “徽州抬阁”的历史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徽商鼎盛,民俗活动分外热闹,徽州百姓们就想着点子活跃这“徽商故里”的大、小节日气氛,于是,“徽州抬阁”便应运而生。加之古徽州的地方戏曲“徽剧”、“目连戏”等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家喻户晓,为“徽州抬阁”的创意、萌动,提供了关键的契机,所以,古时“徽州抬阁”也被称作“台戏”。

  “徽州抬阁”有点类似于现代游行队伍中的“人物造型彩车”,只不过它是用人抬着行进罢了,因此上边的人物造型所独具的颤颤悠悠的律动美感,则是彩车所无法比拟的。“抬阁”的“阁”,指的是民间工匠精心设计制造的木制阁式框架。以规模及剧情不同,分为“二层阁”和“三层阁”两种。阁体外面,按剧情需要彩饰成亭台、楼阁、石桥、彩虹、山川、渔船、云端或花卉等,虽层层叠叠,但却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各层阁体上,均有柔性支柱,巧妙地稳立于阁体彩物间,妆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孩童,就或站、或立、或端坐、或悬空于这些支柱上,彩服巧妙地将支柱遮掩殆尽,这些戏装孩童便有亭亭玉立之盛状。常见的“徽州抬阁”戏曲人物造型选题,为《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桃园三结义”、“打渔杀家”等。近些年随着黄山市旅游事业的突飞猛进和旅游资源的挖掘,也有将戴震、朱熹、程大位、陶行知、黄宾虹等徽州历史名人用作人物造型的,可谓“徽州抬阁”的推陈出新之举了。

  如此之高的“徽州抬阁”,是由4个古装打扮的青年汉子肩抬、杠扛临空前行的,前、后各2人,头扎白羊肚头巾,身着白布内褂,外罩黄色背心,一副精气神儿的样子。抬阁左右两侧,各有2位同样装扮的青年汉子,他们既是抬阁手的替换者,又是抬阁的护卫者和开路者。他们常常手执长长的钢叉,一边相机挑高沿途低垂的横幅,或拨开路旁大树斜伸的枝丫,使高高的抬阁不至于受阻或损坏。

  “徽州抬阁”常常是一连出动四五座鱼贯缓行、招摇过市,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给人一种大气势、大规模和大热点之享受。加之每座抬阁前边,都有一班鼓乐吹吹打打,营造着与抬阁上戏曲故事相一致的气氛,更使观众聆歌听乐顿入戏中。固定的抬阁造型,立即在人们的脑海中活化成戏文故事,如此流动着的露天舞台之美妙享受,实在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了。

  担任抬阁人物造型的孩童,都是在全乡全村精心挑选出来的,既要扮相俊好,又要体形轻巧,还得有点“一站、一坐几个小时”的吃苦耐劳精神。即便条件如此苛刻,然而每次选人时,家家户户都是十分踊跃,唯恐自家孩子落选。而据抬阁制作师傅告诉我:其实,抬阁最大的秘密,是在抬阁阁体的底层空间里。这里非规则地排列、堆放着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头,正是这些石头在起着高大抬阁的稳定作用和平衡作用。如何巧妙安放布置这些石头的位置和多寡,则成了检验一个抬阁制作师傅水平高低的内在标准。

  现在,“徽州抬阁”民间习俗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们完全可以相信:“徽州抬阁”,将会在不断薪传中越来越美。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