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学峰
致富后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营祠建房,墟落处处,亭台楼阁遍地。由于徽商多为儒商,重教化,讲人伦,善与仕交往,他们的处世哲学、人生追求便通过楹联、字画、古玩、家具等展陈在建筑空间中。徽州人积攒资本打造宜人居室时,调动当地各类文化资源,如徽州民居的厅堂,这里是生活起居、聚亲待客之处,也是注重文采、着意陈设之所。厅堂内正壁上常高悬匾额,下挂字画或祖容绣像,贴壁摆一张长桌,两侧则设茶几、座椅,侧壁房柱上贴有楹联,内涵丰富且有装饰作用,于主于客都是一种高雅的享受。艺术品除了营造出舒适优雅的家居环境,增强视觉审美愉悦以外,在宣传儒家思想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儒家文化教化的一种符号。
贾而好儒的徽商一旦有了自己的收藏,便充分利用这些收藏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有的藏书后竟弃商考科举做了官。歙县商人程晋芳在扬州业盐,他是个“书痴”,酷爱藏书。自称从十三四岁起就千方百计搜求异书。他四十岁时,去参加科举考试后终于中了进士,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与纪晓岚一起编《四库全书》。他“积三十年而有书三万余卷”,藏书楼庭前杂栽桂树,据《尔雅》,室之东隅曰“宧”,故他把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桂宧”。有的藏画成为画家,如孙灏,性古雅,家蓄古人名画极富,交游皆一时名士。他从古人名画中充分汲取营养,因此诗画极工。有的藏印成为篆刻家,并有不少著作问世。西泠印社所纂《金石家小记》云:“汪讱庵自号印癖先生,乔寓杭州,家有‘开万楼’,藏书数千种。尤酷嗜印章,搜罗自周、秦迄元、明印,至数万钮。尝于巨珠上刻作篆文,以备诸品所未备。……著有《集古印存》《飞鸿堂印谱》《汉铜印丛》《锦囊印林》及其它各谱,《续印人传》八卷。”
书画艺术的提高要观摩前人的书画作品,从前人画作中汲取营养,这是画家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海阳四家之一的休宁查士标,“家多古铜器及宋元人真迹,书法华亭(董其昌),画初学倪高士(倪云林),后参以梅花道人、董文敏”,后人评价他的画作“真窥元人之奥”,这与他从元人画作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分不开的。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闻晋唐宋元名迹,必谋一见”,认真摹写研读。渐江与徽商吴伯炎友好,常在吴家赏阅古代大师的作品。吴家藏有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幽涧寒松图》《东冈草堂图》等,渐江见后如获至宝,研读达数月之久,境界大大提高。新安画派是以徽州籍画家为主体,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主要创作题材,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画风崇尚清逸简淡,意境追求幽远冷峻的画坛流派。那些注重操守品行和乡情观念的徽商,不论是从自己的人生信仰或家乡情谊来说,自然都更希望新安画派能够得到世人的欣赏和推崇。他们不惜重金竞相购买“遗民图”,也以能够邀请到遗民画家作客厅堂为荣耀,尽力抬高新安画家的声誉和身价。据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查士标名望较高后,求其书画者往往“车马填门”,一些人即使“拥高资”,也常常“冀一见而不可得,三顾两瞻终不笔”,有人甚至带上被褥在他家附近住上半年,还是难以得到他一张画,仅此也可窥见新安画派名家作品受欢迎程度之一斑。
人称“扬州二马”的祁门商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建有小玲珑山馆,藏书几万卷,一些著名学者如全祖望、符曾、厉鹗、金农、陶沿藻、陈撰等就成了常住客,名流宴咏,殆无虚日。厉鹗在这里居住多年,博览群书,专心著作,写成了《宋诗纪事》百卷巨著,还有《南宋画院录》《辽史拾遗》《东城杂记》诸书,因而成名。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颂小玲珑山馆:“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生。”乾隆年间,歙县郑村西溪儒商汪梧凤家中的不疏园,成为徽派朴学习研交流中心。“扬州学派”代表之一的汪中《述学》中有《故贡生汪君墓志铭》,述其行谊,大意是:江永、戴震初崛起于乡里,性孤介,少所合,而地僻陋,无从得书,梧凤独礼而延至其家,饮食供具惟所欲,又斥千金置书,益召好学之士,日夜诵习讲贯其中,久者十数年,近者七八年、四五年,业成散去,而古学于是大明,其左右而成之者,梧凤与有为焉。当时自江、戴外,汪梧凤所与游处者,皆皖中绩学之士,如郑牧、汪肇龙、程瑶田、方矩、金榜等。不疏园为徽派朴学的摇篮与发祥地,汪氏自然功不可没。
徽商的收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这突出表现在刻书上。当时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书籍载体而实现的,徽商在这方面的贡献很大。清代歙县徽商鲍廷博是一位藏书家,后定居桐乡青镇(今乌镇)杨树湾,设“知不足斋”,将家藏善本刊成《知不足斋丛书》30集。歙县徽商吴梦龄,侨寓江都。家世好藏典籍,多至数十万卷。又聚中晚唐人诗集得二百许家,半为宋库遗钞,人不轻见。康熙年间政府校刊《全唐诗》于扬州,遇有遗缺者,就到其家借录副本,多取资焉。清代收藏家鲍漱芳收藏了唐宋元明诸多名家,如唐勾本王羲之《兰亭集序》、李邕书《出师表》、苏东坡诗、米芾小楷、赵孟頫书《老子》等书法40余件,重金延请扬州名匠党锡龄等精雕细刻,从嘉庆二年(1797)到道光四年(1824),历经2代、28个春秋,终成“安素轩石刻”,共300多方。乾隆三十七年(1772),朝廷开设《四库全书》馆,诏求天下遗书,总得3503种。马曰琯之子马振伯代为进献藏书776种,鲍廷博以家藏精本626种进献,汪启淑振绮堂进呈善本600种。当时全国私人进呈书籍最多的共四家,其中三家为徽州人,马家为全国之首。
古代和近现代徽州人的收藏保存了大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那些古籍善本、法帖名画、玉器古玩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徽州被誉为“文物之海”,也得益于当年徽商的收藏。进入新时代,黄山人继续保持着收藏的优良传统。民国以来的徽州书画名家,如黄宾虹、汪律本、许承尧、汪采白、张翰飞、吴杏芬、程璋、汪琨、王村鸥、汪慎生等人的作品深受藏家喜爱,现当代徽州名家汪勖予、鲍二溪、江兆申、张君逸、汪声远、许士骐、吴皖生、程啸天、黄澍、胡华令、朱松发等人的作品也为藏家竞相购买,徽墨、歙砚、木雕、竹雕、万安罗盘、漆器等非遗艺术品也逐渐走进黄山人的收藏视野,进一步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安艺术,推动新黄山美术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