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匾额说辞:半闲

发布时间:2023-03-22 10:56:33

  □ 吴卫华

  走进徽州的村落,街头巷尾的门洞上方,或者灰墙上,随意的题写,总会带给你想不到的乐趣。人,总希望自己的家,乃至自己居住的地方,平平安安。吉祥,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最大的期望。

  徽州的民居门楣上方,嵌入青石的匾额,以示郑重,传达着做人的信息。“半闲”,就是这样的一处匾额。面向小桥、流水,又有半弧形的门洞,“闲”的一种繁体字,本身就是“门”内有个“月”。夜晚,月光照入,别有诗意的“半閒”。说文,隙也。从门从月。会意,亦形。

  “闲”就闲呗,还“半闲”。明代张弼有诗《半闲》:

  身世烟霞尘土间,五分忙里五分闲。轩裳未果从龙去,杖履时能伴鹤还。

  暂试囊中餐玉法,偶于陇上讲金丹。抓髯一笑图南老,何事常年卧华山。

  此诗的趣味就在于点出人世间的诸多琐事是做不完的,人的心态一定要平和。修养身心,闲情逸致,诗人在当时算是一个奇人,而且议论无所顾忌。律己爱物,大得民和。

  同是明代的诗人张宁,他对《半闲》的说法,就比张弼直接:

  动里心常静,忙中乐自由。租庸长预了,子姓早分忧。

  事办多临弈,耕余便出游。何如贾秋壑,名地总虚浮。

  “半闲”的理念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西递,在明清时期达到昌盛,资可敌国,但也是辛苦积攒。徽商大多自小离家,常年外出奔波经营,深知生活来之不易,体会到人世间的沧桑。即使赢得众多的钱财,回转田园,置办家产,他们内心里也是不安的。

  名与利,谁不想?不过这些终究是虚浮的,如何去面对这些,才是人生的追求。为名利束缚,往往心态就浮躁,当一切事情做完,就寻得快乐,放松自我。

  如果张弼的《半闲》只是在养生上讲究惬意的生活,那么张宁的《半闲》就表现的是田园生活的安逸。徽州人深知进退自如,每前进一步,都要想到未来的可能。面对现实,还是对未来的思考,讲的是随遇而安,不要过分讲究名与利。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代诗人李涉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这首诗题写在镇江鹤林寺墙壁上历来为人所传诵,人们逐渐领悟到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偶尔走过这里,我也会想。想想逝去的岁月,我们还是要怀抱着进取之心,不懈壮志。对个人而言,或许是不算什么,我们需要的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