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9月25日电 (唐小晴 李新春)在湖南祁阳市大村甸镇中心小学,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乡村学生可以了解航天员的生活场景,感悟逐梦航天、探索科学的乐趣。
以数字技术服务乡村教育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祁阳市积极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教育“极简”模式,利用“一部手机+一块显示屏+手机网络”等简易设备和网络“云”课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此工作经验获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互动大小屏,同享云课堂。以推进“智慧教育”为总抓手,祁阳市投入1.98亿元,实现了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及教学点网络联校率“三个100%”。
硬件达标了,祁阳立项开展教师手机移动终端进课堂课题研究和应用推广。该市教研员周建军介绍,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全市33个名师工作室团队力量,建立多学段、多学科的教研网络联盟,先后在5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教师移动终端同屏技术、移动授课、课堂直播等实践应用,开展专题培训讲座与推广应用1000多场次,培训市、县域教师12000余人次,为数字化新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积淀成果。
在龙山街道民生小学,教师唐亚敏熟练地将手机端教育资源同步到电脑PC端和教学一体机开展有效教学,运用手机制作微课,进行大阅读教学。与之结对的下马渡镇市门前教学点,地处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时,该校教师还可利用手机热点连接网络,接收唐亚敏老师的远程授课,实现城乡班级同屏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手段,我们倾力建设‘三个’大课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祁阳市电教仪器站负责人戴安顺介绍,该市建设移动专递课堂,借助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等现有多媒体设备和教师移动终端设备,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等网络教育资源,极大丰富课程资源,打通教育信息壁垒。
祁阳还推进城区学校音体美、心理健康等专业教师在教育平台上建课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选课,有效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难题;建设名师网络课堂,组建“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整合33个名师工作室团队力量,广泛开展送课下乡、联片教研、比武交流、推门听课等活动,并通过网上教育平台,实现与全国省市名优教师及本地骨干教师的互动和资源分享,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相关要求,率先在湖南省内外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工程,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助推祁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恩鹏表示。(完)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