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 培/文 杨 帆/摄
去皖南看古徽州村落,徜徉于老宅、古桥山水之间,沐浴暖洋洋的春光,感受传统儒家文化在这片土地难得的遗存,浸染古今美好的生活,对于走马观花的游者不啻有强烈的向往。老同学杨帆知我虽在徽乡却对遍地古村孤陋寡闻,一日说:“走,我带你看村。”便在一个午后驱车驶向休宁县的黄村。杨同学介绍说:“黄村建村史可追溯到唐末,由黄姓族人从四川迁入,繁衍生息至今。”
村落分上下村,但连在一起。山坳里的村落呈狭长形状,三面皆山,新式徽居星罗棋布,浓郁的春色和醒白的徽墙,仿佛组成桃源般宁静图画,一汪月形池塘大概是风水里说的卦象,背山面水的上村,静谧地度过千年的蹉跎岁月,焕发了徽居新面貌。下村的“进士第”就坐落于广场边。
门楼由四根抹角石柱支撑,明间为麻石门框,次间是斜方砖铺成的格心。视眼上移,一座飞檐翘角仿五凤楼建筑模样,存顶颇有气势,贴墙五对凤首朝外高低错落,就像五对正欲振翅起飞而未飞的凤凰,有种含而不露的声势,大宅门面不凡,有徽州大祠堂的气派,呈现古代读书人光耀门楣的豪迈气象。“进士第”不是祠堂,“第”即居住之意,故,其依然采取五凤楼之形式,不禁令人心生蹊跷,或许和歙县“八脚牌坊”一样,自是皇帝的恩荣?再往上观看,有块蓝底金字的“乡圣”竖匾,镶以龙框悬挂门楼下。“进士第”匾额上还有模糊的上款和落款,抬头云:嘉靖辛卯十一月吉日,钦差巡抚都御史陈祥、巡按监察御史叶奇、徽州府知府南寿、同知李邦、通判林继贤、推官曹世盛、休宁县知县高简;落款为:为己丑科赐进士出身黄福立。字匾两旁各立一块文武官员的砖雕。
按照徽派建筑习惯,门楼后有门斗,再后面是天井。因为疫情锁门,我们进不去。虽没进屋但我读书曾读到,古建筑专家把徽式住宅分三合院与四合院两种。小户的徽式三合院结构比较简单,南侧大门内之天井略近方形,东、西都是平房,仅北屋为二层楼房。大的四合院则几乎全部为楼房。因皖南徽州地区夏季比较炎热,所以将天井平面改为东西长南北狭,并将东、西屋改为东、西廊,廊里设梯,通至上层。我预计“进士第”的天井就是四合院的形式。另外,四合院侧廊的面阔约一丈左右,进深以五六尺居多,八九尺的很少。所以北屋的面阔不论是三间或五间,冬季的阳光不会被左、右廊所遮掩。至于南屋楼下,当中是门厅,左、右为杂屋。楼上也只是作储藏室或其他次要房间,它的进深多以五架为度。总之,全体布局不但紧凑经济,而且同山区气候比较切合,章法有度,可以看出在当初营建时的煞费苦心。
资料记载:“进士第”大间楼有七层斗拱。脊高12米,进深51米,通面宽15.5米,前后共四进,依次为门楼、门屋、享堂、寝楼,每进庭院两侧均有侧廊相连。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为五进的格局。占地面积790平方米。能中进士,在古代一定是读书种子,其聪慧如神,“进士第”主人黄福就是这样的人。
黄福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的进士。明代规定,新科进士要在六部九卿衙门先观政三月,视其表现,才能分内外正式授官。进士是榜下即用的老虎班,换了举人、监生出身的官员,要在吏部候选,什么时候得官要排队。观政进士就是现在的实习生,实习考评合格即授官。黄福初授兵部主事一职,后进武选司郎中,是个拿左侍郎都不换的职位。武选司就是管理参将以下的武官升迁的要害部门,郎中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厅长,大明五品肥差;主事同现在国防部的处长,位低权重。估计黄福还有军事方面的才能。明末顾炎武中进士后,做过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非常得势。古代京官比外放官成绩要好,一般在二甲榜里。进士中唯有三鼎甲和庶吉士方能入翰林院,身为翰林,就是进士之中的进士。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是庶吉士出身的名臣。三年后,嘉靖十一年(1531)黄福立“进士第”,距今489年,原为黄福府第,后为家祠。
古代官场有一个规矩,乃科甲论高下。中了进士就非青衿士子,在门楣上就得有表现。怎么表现呢?门面最早是古人的门坊,宋朝以前城市实行的是里坊制,有城必有阙,有坊必有门。每一坊在坊门上榜书其名,榜其闾里,也有的世家在家门前竖一乌头门,左书阀(功业伟绩),右书阅(履历,家族渊源),这叫左阀右阅,以此乌头门与同坊里的阎闾区分开来,故而世家门阀,也被称为阀阅。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隋唐最盛行。到了明朝,洪武始,门坊之制已是取消,但在家门前立一牌坊,取代乌头门之用,替代作为显赫人家与平民区分门第之用。我们这次去黄村没有看到牌坊,但“进士第”起五凤门楼,显赫人家意思一脉相通。
黄村所在的休宁县历史上曾有19位状元,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历代科举及第者众多。据县志记载,休宁宋代中进士181人,明代中进士79人,清代中进士222人。据说黄村共出过12个进士。
我坐在“进士第”门外一处废屋基础上,望着巍巍门楼,浑身荡漾着温暖春阳,仿佛呼吸都充满了山林枫树的味道。正午阳光把“进士第”照耀得光彩夺目,我敬畏乡土,岁月蹉跎,生命多彩,文化不息。
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