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 程燕平
九十年前,即民国十二年,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里迢迢从北平将一块上面刻有“中部”二字、永乐年间长城砖,辗转送往家乡的徽州女子中学并附有一封信给在任的第一届校长程宗泗。当时正是徽女中建校一周年之际,学校正在筹备建校舍,陶先生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他期望这块长城砖作为校舍的奠基石为家乡父老乡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块长城砖是陶行知先生1923年9月23日在北平独自游历八达岭长城时,一位合肥籍老乡刘先生所赠。那天,陶先生游览兴致很高,站在烽火台上的他,极目远眺,长城仿佛一条长龙盘旋在这连绵起伏的峻山崎岭之中,他仿佛听见古战场一片片战鼓声,不禁心旷神怡、感叹万分,不知不觉之中下山时天色已黑,此刻遇到刘君,攀谈一番,原来是安徽同乡,酣谈至深夜,就这样大学教授与这位铁路工人成了莫逆之交。临行前,刘君将祖上参加修建长城时收藏的长城砖作为见面礼,送给了陶行知先生,因为他敬重陶行知是个德才兼备且志向崇高的读书人。陶先生十分感动,因为他知道,这块砖是刘君世代珍传的祖传宝物;并且还知道有一个外国人重金收买,刘君不愿出手。刘君曾读过几年书,懂得这祖宗的东西怎么好用来换钱呢?!陶行知再三谢过收下。一路上,陶先生从刘君不愿卖此砖想到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感觉到了这块砖份量,体会到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且意义重大。
这块砖,青灰色,上面刻有“中部”二字,出自于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代长城的一个隘口。历史上称之为天下九大要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具有代表性。这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京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它宏伟壮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明代朝廷曾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加固和扩建,上面刻有“中部”二字,它是明代永乐年间的出品。据《明史•兵志》记载,早在明代永乐年间,已有班军制度。“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也。”永乐十三年,“又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各都司,中都留守司,江南,北诸卫官,简所部率赴北京,以俟临阅”。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无论是春班还是秋班,都有督理人员和施工分理人员,督理人员一般属职位较高的总督,施工人员以千总为组织者,分为左部、中部、右部。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也有沈阳营秋防修建长城。这表明烧制长城砖的军队来自沈阳,由于当时南北战事频繁,一向驻守偏僻的塞外的沈阳军防部队被调回关内修建北京长城八达岭段,砖上刻有“左部”“中部”“右部”等字样是修建长城的沈阳驻守军的番号。由此可见,在明代长城砖上面的“中部”二字系朝廷官兵的番号。
万里长城是祖先用智慧和劳动汗水筑造而成的,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与创造史。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徽州女中有幸得一此长城砖,正如陶行知先生在信中所说:“……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我们四女师既得万里长城之砖,自能在造就人才,保障共和国的路途上进行了。不过,为这块砖既入黄山就不能出洋了。要说它是为贵校牺牲,亦无不可,务必请先生好好待它……”。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最后改名行知。他出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乡。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同年赴美留学,191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政治系硕士学位,而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1859—1952),并受到杜威的赏识。陶行知先生虽留洋但并不崇洋媚外,回国后,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的教育理念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以及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1472—1528)“知行合一”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的国情,逐渐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他积极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投身于民族的普及教育,并以此为核心。他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平民教育推行到哪里。不仅如此,他还在1923年6月,他和教育家黄炎培(1878—1965)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亲自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1927年3月,亲自投建创办了乡村教育及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先生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日本友人斋腾秋男曾经如此说过。是的,陶行知先生不仅仅推行平民教育,积极投身民族的普及教育事业,贯彻“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并且取得辉煌的成就。
徽州女中就是陶先生推行普及教育学校其中的一所。
1922年,有感于家乡女子教教育的落后,在陶行知、洪范五、方新等人积极倡导和当时安徽省教育厅长江彤侯的支持下,“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女四师)在依山傍水的江南古镇、戴震故里隆阜镇诞生,它就是隆阜中学的前身。徽女中是陶行知先生推行的众多平民学校之一,虽然是平民学校,但聘请的教师很多德才兼备,有的留过洋,如:留日学者程宗泗,首任校长,留法著名女作家陈学昭(1906—1991,《工作着是美丽的》是她的代表作);还有北大第一批女学生、国文老师程勤若,早年曾就读于浙大的老师黄澍(1916—2013)。
徽女中没有辜负陶行知先生的期望,从这所学校走出去许许多多的名师大家,有医生、教师、翻译、画家等等,其中金引璋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代女体育教师,去年104岁的高龄的她,还参加了南师大附中110周年庆典;洪景贤、吴丽华等先后考入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清华大学),从事外文翻译及教学工作,如今她们已进入耄耋之年(注:她们是笔者的亲戚)。每当她们提起徽女中,仍然津津乐道,极为怀念母校。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男女合校,改名为隆阜中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生源不济的情形下,隆中师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年年超额完成教委下达的任务指标,更加可喜的是,还创下了一个安徽省文科状元的好成绩。今天,隆阜中学的师生们没有忘记静静躺在隆中脚下的长城砖,没有忘记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以及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
啊!长城砖!你激励着徽女中一代又一代师生。今天,你仍然是隆中教师们始终不渝的风向标,对于目前生源的不足,教师们决不言弃,他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学业上得到提高,品格上得到升华,人格上得到完善。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