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郭村老街:新时代展现新风貌 |

发布时间:2020-05-18 15:51:31

  郭村隶属于黄山区焦村镇,历史悠久,古时为徽州府、池州府和宁国府三府通道的交界处。郭村古驿道贯穿南北,带动了郭村的商业发展,郭村老街应运而生。近年来,通过“百村千幢”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及“世行贷款”扶持,郭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郭村老街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古驿道可直通三府


  “碧天云净万峰低,纵目东园秋色迷。红楼满庭风飒飒,黄花溢地草萋萋。幕烟横镇山俱断,鸿雁远飞霞与齐;日落波光相映发,游人如在武陵溪。”这是明代诗人程树本笔下的郭村古村落。

  从省道218一直向西,驶入郭村,蜿蜒绵亘,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沿着小路向前,见一座写有“谷城”两字的城门,穿过门洞,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空旷地,当地人称“桥阁坦”,即郭村古广场,是当地村民的集庆之地,村民的红白喜事队伍皆沿此地周围的石板道绕圈,以增气氛。正月闹元宵,九月的周王庙会舞龙舞狮、出龙灯、搭台唱戏等集庆活动都在此展开。

  在桥阁坦一侧的观音阁,记者看到,大堂正中,左边端坐着面容温和慈祥的周文王,右边坐着表情严肃威武的周武王。二王身边各有一匹泥塑战马和一名马童,两名马童栩栩如生,双袖卷起,双目圆睁,一手挥鞭,一手执辔。熟悉村史的村民林志成告诉记者,由于周王庙被破坏,周王庙内的物品移到观音阁。

  记者看到,村中青石板铺路,街渠流水潺潺,民居鳞次栉比,街巷相联,恒河由南向北纵贯全村。郭村老街总体格局是由一条主要横向道路和一条次要横向道路及多条纵向巷道,连接形成的棋盘式格局,将村庄各门各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郭村老街是池州到徽州的必经之路。”林志成告诉记者,郭村老街处在徽州府、池州府和宁国府通道的交汇处,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在郭村打点住宿,街道在明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在清代更是形成了长约1公里的街道,饭庄、旅店、糕饼坊、木榨油坊、杂货铺等应有尽有。当时街上有两家木榨油坊非常出名,附近的村民都到这里来榨油,还有一家民生糕饼坊,各式糕饼都有。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乱,遭受兵家焚烧杀戮,渐而萧条。

  村民陶春旺家的理发店是老街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店铺之一。理发店内,陶春旺正在用老式工具全神贯注地给客人掏耳。“这家店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有三代,从我师傅的师傅就开了。”陶春旺说。1967年,19岁的陶春旺跟着师傅学习理发技术,一直做到70岁。陶春旺说,现在店里生意没有原来好。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郭村老街还是很繁华的,猪肉铺、豆腐坊、裁缝店,整条街店铺林立。“当时街上很繁华,布店、木榨油坊,来往的行人很多。”村民林长贵说。林长贵今年77岁,一直住在郭村,住在祖上留下来的老房子里,据说有200多年了。

  以林姓为主的“榖城”

  郭村古时称“榖城”。整个古村落群山环抱,坐落在谷地之中,故又称“谷城”。郭村历史悠久,宋时即建村庄,根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记载,“南宋宝祐年后(公元1253-1258年)安抚使林舂年公为躲避战乱,由婺源迁往郭村定居,繁衍生息,系郭村林姓始祖。”因此,郭村村民主要以林姓为主。
  村民林志成告诉记者,追溯郭村林姓源流相传甚远,相传“林”姓是周武王所赐。“林姓最早的一支出自子姓,是殷商王族比干的后裔。”林志成说,商周时期,殷商王比干辅佐商纣王,但纣王荒淫无道,诸侯反叛。比干精忠进谏,反遭纣王杀害,时夫人陈氏有孕,即与婢女四人奔于牧野,逃至长林石室(即石洞)而生男,名坚,字长思。至周武王伐纣获胜,夫人乃将坚归周,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以林而命氏,赐为林姓。是故,林氏始祖当为比干之子坚。

  郭村林姓宗族祭祀周文王周武王,每年的农历九月,郭村都要举办盛大的周王庙会。2013年,传统民俗郭村“周王会”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载,清代初期,郭村人口众多,村庄扩大,沿来龙山西侧形成条形村庄有数里之长,十分繁荣兴盛。据县志载:“鼎盛时期清嘉庆年间,十字街道横竖约一华里,上与岩寺相接,下与石壁下相连,人口近两万,千灶万丁,曾有三十六口水井,七十二口水塘。”村民们在往时的农耕经济中,自劳自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年辛苦半年闲,过着和谐、安详、自给自足的生活。

  清咸丰年间,郭村变成了战场,战火蔓延十一年,村庄被焚烧一空,损失惨重。太平军和清军轮流驻扎,拉锯式的战斗在郭村进行,战火持续十一年之久。由于长期战乱,郭村逐渐衰败,北门街、西门街焚烧殆尽。郭村下首村(即观音阁以下)村庄湮没,瓦砾遍地。到了清末,十字街已不复存在,南门和西门人迹荒芜,集镇中心由十字街移至桥阁坦,郭村街道和岩寺街道各长只有0.2公里,人口不足两千。 

  抓住机遇促整体发展

  采访当日,游客董江正在观音阁内二楼观赏,董江告诉记者,郭村的风景不错,他经常来拍些照片,“这两年保护情况不错,一些闲置的古建筑被利用起来,希望能保护得更好,让郭村的历史文化得以保护传承。”

  据黄山区焦村镇郭村村委委员胡铭建介绍,2012年,村内改造建设了郭村村史馆,“村史馆原来是私人住宅,我们收购回来之后进行了装修,打造成村史馆,将村内的一些石碑、古遗存放在村史馆内,供游人参观。”胡铭建说,这对闲置的古建筑开发和保护,对传承郭村历史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村内还借助世行项目资金,加强治理老街环境,积极对外招商。郭村每年有几千人次游客,周末、节假日游客较多,参观郭村古建筑和周边风光,下一步,会融合发展旅游。

  记者从黄山区焦村镇政府了解到,2011年,郭村被正式列入全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共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村庄道路完善、村庄水系修复、村庄内部修缮、村庄还绿工程、村落文化挖掘”等方面建设。完成了恒河流域维修加固,疏通了淤塞多年的水渠,修复了村内月牙塘,再现“活水穿村”这一皖南地区特有的村庄水景;结合危房改造,改徽建徽,保护徽派古建筑,修缮了82户住宅;对古村落内各类杆线进行迁移,重新修复了村内桥阁坦广场和村庄沿河步道,还原了村庄原貌。

  2013年,郭村被列为黄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批省级中心村,先后投资700余万元,重点抓好环境整治、配套设施等建设。

  黄山区焦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世行贷款等项目的支持下,郭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完善,村容村貌得以美化,文化品位得以提升。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