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的意象黑白分明,犹如一部年代久远的纪录片,形象的精美都浓缩在一群群、一簇簇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上,这是徽州的文化印记。
徽州文化的兴起源于徽商的崛起与商业的兴盛。《嘉靖徽州府志》写道:“秦郡于鄣,迄于宋元,命名缕更,”由于山地稀少,徽州人出外经商谋生似乎事出必然。“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徽州人秉性的倔强由此可见,当然,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像大山一样坚忍不拔,那山间腹地的一座座府邸豪宅,以及各色牌坊,就是不可磨灭的见证。这种文化实质的发达始自晚明的经济动力,其杠杆之力无疑撬动了徽州文化巨石般滚动,带动了徽州文化多方位的发展,包括收藏的兴起。清初《四库全书》辑佚民间版本,“后七子”之首的王世贞著作《书画题跋录》在其家乡遍寻不到,只好求助徽商的收藏,方才免遭遗珠之憾。在此,徽州有一文化事件值得记述。徽州官绅汪道昆曾邀请王世贞等江浙文人一百余人造访徽州。
在交通不便的清代,以一人之力举办半官方的“雅集”,其浩浩荡荡的声势,实在是一个惊人的豪举。正是这一文化豪举打开了徽州开放的大门,也是徽州历史上一次宏大的自我推销。当时,汪道昆从徽州当地精选出二百多士子陪同百多江浙文人,其声势之浩大前无古人,恐至今也后无来者。这些士子既是导游,又是能够陪同客人诗文吟唱的文化“伴游”。据徽州志记,此前晚明也有一些文人造访徽州,如“性灵派”殿军袁宏道(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以及大名鼎鼎的钱谦益,他于1641年来徽州登黄山。袁宏道来徽州颇多感触,他面对天都峰竟一时无语,忽而迸发四字:“如悬画轴……”钱谦益就没有袁宏道的吝啬了,他在黄山记游中妙笔生花地写道:“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叶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徽州地方文士吴廷简基于对故乡山水的谙熟,他将黄山视为天地间一件天造地设的书法“作品”:“凡远山皆作草书,画眉笔意,而黄山独作隶书,铁画崚嶒,百里外便于诸峰迥异”。由此延伸,当今“黄山画派”的确立,实在因巍巍黄山横亘在那里,从而使得一拨善画黄山的山水画家聚拢在一起,有了较为相同的艺术趣味与追求,并形成一定风格的画风、路数,从而为文化徽州有了新的铺垫与提升。
刘秉升主编的《黄山志》中引了一段由南明孤臣转入佛门的僧人檗庵正志记述黄山的文字:“黄山集于千仞数百仞削成之峰,凡千百里一望中:如天子有事与圜丘方泽,而羽林执役扈也;如修竹园林,一旦辱于斧斤,而新篁怒生也;如潇湘日夕,有船聚泊,而丛樯指天也。”
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