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陶家岭古道:用彩礼和嫁妆打造的“婚道”

发布时间:2020-11-30 16:46:17

  □ 黄良顺 文

  作为古徽州交通网络的青石古道,徽州人对其有着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千百年来在古道上行走的人和发生的事凝结而成的精神图腾。在民间,往往将众多古道按其历史渊源赋予特定的“类别”,如官府常用于公务往来的为“官道”,战争中军队开凿形成的为“兵道”,徽商跨境贩运货物的为“商道”,山里百姓买米挑粮常走的为“粮道”,信众佛徒前往求神拜佛的为“佛道”,两地婚配结亲、走亲访友的为“婚道”……

  陶家岭古道便是连接祁门和黟县之间的一条“婚道”。

  古道起于祁门县金字牌镇横联村横路头组,翻越陶家岭,至黟县碧阳镇赤岭村,全程约七公里(现存完好古道约四公里),路宽1-1.5米,最高处海拔578米。相传,清朝末年,祁门富商嫁女到黟县,按婚约,由男女双方共同出资修建两村往来山道。山道以岭头为界,女方捐银十万两,开凿岭南祁门段,男方捐银五万两,修砌岭北黟县段,并由双方各自在岭头修建一个路亭,作为婚嫁的见证。因双方经济实力各异,路面材质也不尽相同,祁门段为青石,黟县段则是麻石。一百多年来,祁、黟两地间几乎年年有嫁娶,这条古道也因此成了美满婚姻的象征。据传,未婚男女若走此道三回,年内定有姻缘,夫妻吵架拌嘴者,走此一遭,便会恩爱如初。

  古徽州婚嫁喜事,往往选择腊月或正月,我们在这个冰霜铺地的冬季行走陶家岭古道,或许也同样能够感受到那种在寒冷中奔走而产生的喜庆的温度。

  驱车至横联村后开始步行。

  离开慈张公路往北进入山坳的古道早已被水泥路替代。

  我们疾行在这条乡村公路上,刚才还在暖融融的汽车里,像刚蒸熟的馒头,软软的。此刻,刚烈的山风硬戳戳的,像无数把小刀刮着脸颊、粘着鼻尖、戳着耳朵,与额头使劲地摩擦后,掠过发丝游移至后脑勺的发梢上,似乎已凝结成了一缕霜花。冰冷的空气吸进嘴巴,穿过气管,游过心肺,一直到达身体深处,焐热后又缓缓涌出,像冰天雪地里一口深井,冒出袅袅的热气。

  城里的四季交替是日历化的,只有在山里才能触摸到节气的感性,凌冽的冬天就是从这幽深的峡谷里走出来的,就是从这万物萧瑟的地里突兀而出的,就是菜叶上那层雪亮粉白的霜花,就是水凼里晶莹剔透的薄冰,就是溪边碧绿的菖蒲叶上挂着的冰凌,就是把泥土撑起来的那一缕缕像金针菇似的冰丝。

  好在,山里的寒霜就像早起的晨露,当暖阳越过山脊洒射下来,霜花也就雾化成山岚升腾成清澈淡蓝的天空。

  天脚边就是峡谷尽头的陶家岭岭脚。

  一座简易的门楼标识着古道的起点。

  门楼砌筑不久,因墙体、门柱沿用了原有的砖瓦、青石及篆书题额,百年古道的韵味依然不减。

  门楼内,立有一块石碑,麻石材质,青灰色,碑文内容基本完整,刻有“古黟官路”“寅山申向加甲庚”“皇清貤赠奉政大夫显祖公汪光熊府君”“皇清貤赠宜人显祖妣舒、程、胡氏宜人”等,落款“清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戊十月”(1874年)。

  依碑文字意,此碑为儿子及儿媳将皇帝赐封的“奉政大夫”“宜人”移赠给先父“汪光熊”及先母舒、程、胡氏,以示孝道。碑中并未言及修路事宜,也无“貤赠”人落款。查询《祁门县志》《黟县志》等史料,未见有关“汪光熊”及陶家岭古道的记载。或许,这条古道和那段姻缘结成的美丽“传说”早已刻印在两地百姓的心底,那些积德行善的壮举早已渗透进黛青色的石板里。

  冬日的古道少了春天鲜花簇拥的馨香,少了盛夏绿荫蔽日的凉爽,少了秋叶姹紫嫣红的点缀,厚重的历史已凝结成那一块块冰冷的青石板,静卧在山林深处,寂寥在岁月的冬季里。

  古道在茂密的杉木林中逶迤而上,青石板凿得平整方正,三寸高的台阶,Z字形的环道,降低了登高的强度。路虽不宽,足以一杆花轿通行,只是近两年林场砍伐树木时已将部分路面损毁,甚是遗憾。

  陶家岭因岭北陶村(现赤岭村)而命名,陶村传为陶渊明后代,目前仍保留着诸多陶氏建筑。山岭不高,岭头即为传说中男女双方合建山道的连接点,约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在登山途中,我一直想像着那两个路亭及古道“分界点”的模样,是厚实方正的石墙?还是千年不塌的拱亭?当年祁门汪家出嫁的那位新娘从这里进了黟县陶家的门,成了陶家的儿媳妇,总该有个标志性建筑吧?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眼前的陶家岭头,只有一座修建不久的木柱架空路亭。路亭前面的南北路段“分界点”也无明显标志,且因多年杂草泥土侵蚀,路面仅剩窄窄的行走痕迹,幸好还能找到不同材质路面的连接处。

  只有路亭旁边那块并不宽敞、长满柴草的古亭遗址才能见证那个大爱的传说。

  下山的路相对短一些,山道收窄至不足一米,粗糙的条状白麻石铺设的台阶显得有些“小气”,似乎当年捐资修路时,“男方”已倾其所有、耗尽家财。

  在晚晴时期,十五万两银子足以办一场奢华的婚事了。汪、陶两家却把银子铺在这六七公里的陶家岭上,用石头打造成“嫁妆”和“彩礼”,给子孙后代攒下这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这严寒冬日里,坐进岭头坐北朝南的路亭里歇脚,金色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