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文光 文
旌德县江村,皖南一个以前不太出名的村落。近些年,江村名声远扬,游客日益增多,我也心生向往。清明时节,趁回老家白地村探亲之际,专程去游览,了却一心愿。
江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是旌德县白地镇管辖的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与白地村只相隔一座小山岗,约一华里之遥,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只有37公里,205国道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沿一条规整的石板路走进江村。
村口有个聚秀湖。人们又称荷花塘,为人工开凿,面积十余亩,湖内遍种莲藕,每年春夏,荷叶滴翠,荷花纵放,清风徐来,花香万缕。湖边有文昌宝塔和世科牌坊。文昌塔是在原址上重新恢复的古建筑。塔内有清代文人对联一副:“柳暗花明,十里烟村归锁钥;诗情画意,一支彩笔对湖山。”世科坊是为表彰江氏48代江溥、49代江文中、50代江元象祖孙三代科举考中进士、举人、贡生而立。2001年重修。古江村在设计水口时,便赐予了村落深厚的文化内涵:聚秀湖是砚台,牌坊是墨,宝塔是笔,大地是硕大的纸,寓意江村文风昌盛。古徽州依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模式在江村村口整体风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右首狮山上,一座寺庙掩匿在茂密的翠林中,这是全国内地仅有的一座妈祖庙,始建于宋崇宁五年(1106年)。我好生奇怪,妈祖庙应该是海边渔民祭拜场所,在内地为何有之?原来,有位江村祖先,在沿海一带经商。有一天,要出海贸易,但天不作美,狂风暴雨,于是他就来到妈祖庙,祈求妈祖保佑,并承诺如妈祖护佑,一定在家乡建一座妈祖庙让后人供奉。也许是诚心所至,出庙时,风停浪平。从此之后,经商一帆风顺,挣了大钱。为感妈祖护佑之恩,他斥巨资在家乡建造了妈祖庙,也让妈祖护佑乡邻四季平安。
我继续向村里走去。傍道的小溪,水流潺潺,几只鸭子红掌拨清波;路灯柱上挂着介绍江村景点的招贴画和鲜红的灯笼;村内白壁黛瓦马头墙高低错落;农院大门上张贴着喜庆的春联,院内院外晒着肥腻的火腿;三三二二的游客悠闲自得地在寻幽探秘……
据江氏宗谱记载,江村建村已有1400多年。江氏祖先在选址上十分讲究,要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立,后有金鳌山谷深藏,村中有双溪环绕,汇聚于村口的聚秀湖,这样溪水不外流,是理想的风水模式。把金鳌山作为靠背,左狮山和右象山作为扶手,数十亩聚秀湖作为水口,还有古庙和文昌塔,体现了古风水学中靠山硬、水口紧的理念。站在远处高山上向下看,整个村庄就是一座古老的太师椅。
江村不仅风水地理独特,文风也堪称昌盛。由于徽商及仕官的积年造化,到了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众达8万口,一度享有“小杭州”的美名。村中曾有祠堂9座,牌坊18座;书屋学校9所,藏书万册,“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培育子弟8000余人。明清时期出了126位进士、举人、明经。民国初期出学士、博士19位。现存的江氏宗谱已成为徽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近代,江村出了数学泰斗江泽涵、民国时期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省长江绍杰、社会党领袖江亢虎、文化巨子胡适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他们都为江村的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顺着村中石板道,我们来到溥公祠,该祠建于明代,俗称“六分祠”。祠主为明朝进士江溥,江氏第48代。宗祠系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门楼上雕刻着《郭子仪上寿图》、《醉打金枝》、《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戏文。溥公祠一共三进。第一进称为门楼。第二进称享堂,享堂较宽敞,是家族议事的主要场所。第三进叫寝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溥公祠的建筑很有特点,整个祠堂共有36根圆木柱,22根花岗岩方石柱组成。天井四周都采用石柱,为的是千秋不腐,永远坚固。祠的屋脊上有鳌鱼,寓意独占鳌头;中间的葫芦宝顶和三角倒叉、天狗,有避邪之妙处。屋脊下有一幅三个老寿星的壁画,则代表“福、禄、寿”三仙,象征江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壁画已有近500年历史,但依然鲜艳如初,堪称江村古建筑彩绘一绝。第二进有两根倒挂的狮子悬柱,在徽派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从力学角度看,它起着支撑作用——固定横梁;从外观看,它既节省了空间,又别具一格、美观大方。
村中至今仍保留着见证江村变迁的老街。老街三四百米,并不算太长,但一眼望不到头。老街街道弯曲成三段,不成一条直线。这看似偶然,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精心设计之作。其中原因:江村老街呈南北走向,冬天寒风北来,凛冽刺骨,街道若笔直一条线,风将从街头刮向街尾,不利经商。老街弯成三曲,不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隔断经商,互不干扰,又相互连通防风、防火、防寒。
孝子祠位于老街中段,共三进两天井,据说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道为主建立的祠堂。祠堂原本为江文昌故居,清光绪年间,后人在旧址上扩建成祠,亦叫“孝友堂”,即孝顺、友善之意。该祠门楣上“明孝子江文昌公祠”几个大字赫然醒目。进门便见一屏风,上书硕大的“孝”字,孝字右半部分为一个下跪的孝子,极为形象。祠内木柱上所有的对联中都有“孝”字,劝导后人尽孝道。环顾四周,尽有孝,集中体现了中华孝道文化。
穿过父子牌坊,来到老街的尽头——江氏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门楼上有许多木雕、砖雕,这些雕刻“文革”时虽遭部分损坏,但大多精美如故,她体现了古徽州砖雕、木雕、石雕的传统艺术的精致。门上“先进何曾崇左道,后来切莫走旁门”,语意双关,内涵丰富。时间关系,江村所存名人故居“三堂一墅两居”(进修堂、茂承堂、笃修堂、黯然别墅、江冬秀故居、江泽涵故居)和其它景点只有待以后有机会再去细细观瞻了。
江村虽经历了千年岁月沧桑,但境内的牌坊、老街、宗祠、民居古韵依然如故。村中古石板道沿街曲伸,溪流蜿蜒,绕户而过。行走在曲曲曲折折的石板道上,探寻古村落的神秘,感受古村落的书香与风韵,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江村,一个访古、寻祖、探幽、感悟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