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艺术投资

许村舞大刀

发布时间:2021-04-13 10:11:11

□ 江伟民

  许村也舞板龙。一块块木板上搁放着一只只红灯笼,村民又称“排灯龙”。在徽州,舞龙民俗的村寨多,便不及当地的另一项民俗舞大刀来得吸人眼球了。2010年前后,时任歙县文管新局副局长的程龙先生就曾说过,歙县民俗多,下一步要挖掘开发的就是许村舞大刀。之后我去了外地工作,待得大刀舞登场初舞时,便很久无缘一见了。回到歙县之后,方在丁酉元宵当晚真正见识了一回许村舞大刀的威武盛况。

  今年元宵承接舞大刀的是许村村金村自然村。金村在村子西头,虽说与核心区相连一片,但在位置上便有些偏,徒步得一刻来钟。之前去过金村许氏宗祠惇睦堂。惇者敦厚,睦者和睦,祠名甚好。惇睦堂建于嘉靖年间,至今已逾500年之久。相传堂名为许国之子许立功所题,苍劲有力。更令人震撼的是祠堂的大气和威严,占地五亩余,成人合抱之立柱不下四十,祠堂四进,三处天井,三进悬金村许氏一世祖士由公(总第十四世)容像。正堂右侧,横卧一长约12米、重约100公斤之主刀,一村民正在为主刀描字,做最后的准备。想是舞过几回,有些时日了,字体不甚清晰。

  如此巨刀,就算不是真铁所铸,也重量可观。不由生疑,刀身庞大如斯,又该如何舞动?

  许村地处歙北,源于东汉,古名富资里、昉溪源、任公村。保存尚好的元、明、清、民国古建百余,其中国保单位就有15处之多,是个了不起的人文荟萃之地。南梁新安太守任昉曾隐居至此,引导村民开垦试种“桃花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深受百姓爱戴。唐末,许氏迁居此地,逐渐兴旺发达,遂更名许村。历史上,许氏人才辈出,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均是许村后裔。宋王安石曾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都是莫大荣耀。许村先后共出进士48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依托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安古道迅速繁荣,至明清时达到顶峰。近代以来,许村还出现了“一门五博士”、“四院士”之盛况,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华古村落典范。

  说起许村舞大刀,还有个不小的来头。相传许氏始祖许远公在唐安史之乱时,忠君报国,奋起克敌,最终因粮绝而战死城头。许远曾自创了一套许氏刀法,在克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许村舞大刀就是为了纪念许远公。千余年下来,虽然这一民俗的历史纪念意义依旧存在,但更多的是化作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夜幕降临,许村大刀舞正式登台。先是锣鼓场领头,后随十名手持大刀村民,入场分两列相对站定,最后出场的就是巨型大刀了。只见十余村民前抬后扛的,簇拥着,威严十足,缓步而来。随后解开杠头绳索,合众人之力将大刀竖起,位列五马坊下,任由十把中等大刀相对着做砍杀动作。砍一阵,换一回队列,再砍再换。在我看来,这几个动作过于简单,瞧上几个回合,便就无趣了。当天晚上,观大刀舞者不下千人,除了当地及周边村民,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从三区四县和其他地市慕名远地而来,想必还有绝活。当地一观灯村民或是看出了什么,说了句,这里究竟小,大刀舞不开。等下换了场地,必定有你好看的。于是又信心十足地等待起来。

  约摸半个小时左右,大刀舞队伍穿过高阳桥,来到了村中停车场。这时的大街小巷,早已人满为患。我虽然不敢用“人山人海”形容,但也绝差不到哪儿去,组织者光清场就花了好大气力。人太多了,都想挤进最里层看个究竟,一饱眼福。一阵前期准备,大刀舞在漫天的烟花中再次开演。其间的砍杀列阵自不必多说,单等着巨刀献技。只见众人推着巨型大刀在操场中间线上,由西向东移至中心处,将大刀放平,四人在刀底杆处,手脚并用,做好固定,其他数人,分布一个刀身,抱住大刀逆时针快速转圈360度,又顺时针再次旋转一周,大刀旋转时虎虎生风。表演者一边跑动一边呐喊,观众群更是高声叫好,一时间,整个表演场地人声鼎沸,鼓乐齐鸣,大刀舞表演达到了高潮。巨刀绕圈旋转这招被称为“镰刀割麦”,在战场上,显示的是极大的杀伤力;在和平年月里,表现出来的是表演者对丰收的喜悦,更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表演结束后,大刀竖立,众刀合围一周,上下翻动。此时,早就布放四周的花炮齐发,把一个天空渲染得如同白昼一般。

  许村大刀舞历史悠久,在历史沿革中,因了多种因素曾一度消失。歙县文化部门的及时挖掘和抢救性开发,又让这一民俗得以重放光彩。对于徽州民俗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是件功德之事;对于众多的观众来说,不仅饱了眼福,还能记取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史。毕竟历史是不容忘却的。一项大刀舞民俗,带给我们的就有这么多。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