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艺术投资

火熥

发布时间:2021-05-13 13:37:36

  □ 徽州区 朱国平 文/摄

  地处皖南的徽州,四季可以用尺子来量,节气都是压着点的。每年的冬至进九,自然就到了冻手冻脚的季节。从这时到来年的开春,徽州乡村随处可见一种取暖的工具——“火熥”。

  在徽州,即便是数九寒冬,零下气温的日子并不多。但我听说有些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来徽州都扛不住这里的寒,因为北方的乡村有炕,屋里烧着取暖的柴禾,城里有暖气,只要不出门,就不觉得冷,可是徽州没有。徽州的乡村,无论冷热都没处躲、没处藏,外边热就到屋子里凉快凉快,屋里冷就到外边的阳光底下暖和暖和。所以,徽州人是最知冷暖的。

  “火熥”是徽州人用来烘手、暖脚的御寒用具,也是徽州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的物件。徽州火熥分为两部分,外观是用竹篾编成,内空外圆,上面有竹片编制成的拎把;内空用来安放火钵。我小时候使用的火熥都是窑里烧制成的陶质火钵,也有人家是祖上留下来的铜制火钵,但那样的火熥不多见。后来及至现在,火钵基本都是铁质的。火熥暴露在外的圆口都配有尺寸相当的网状火熥盖,一般是用铜丝或铅丝编成;火熥把手的一侧都配有一双铜制或铁质的像筷子一样的“火熥箸”,镶插在“火熥把”上。取暖的时候感到火力不够时,就手取下“火熥箸”,沿火钵四周松一松炭灰,这时,炭灰上面便会裂开一道道缝,那下面的炭火就露一道道通红的亮光,火力顿时又上来了。

  我看见外婆曾置办过几个火熥。那时是请蔑匠师傅来家里上工,一般请蔑匠上工都是置办大物件,像晒谷子的竹垫、装谷子的竹篓和畚箕之类的,火熥通常是蔑匠上工时东家让附带的。讲究的人家会让蔑匠师傅编上花纹或图案,不过那样很费工夫。外婆在编好的火熥把上用毛笔工整地书上“程惠娟办”,并落上置办年月,然后将火熥放进桐油中浸上几下,拎出来挂在太阳下晾晒,等桐油干后,火熥的竹蔑便泛着古铜色的光泽,使用几年后,通体光滑泛亮,非常精致。

  火熥所用的炭大多是农家自己做饭烧菜时未燃尽就退出来的柴炭。火熥用的上等炭是山茶籽壳烧成的炭,结实耐用,保暖时间长,可以从早用到晚。在乡下,妇女们串门时,围裙下面一定是罩着一只火熥;冬日的阳光下,乡邻们把火熥笼在膝头,边取暖边家长里短。

  小时候在村里上学,隆冬腊月,每个小伙伴都会拎一只火熥去上学,但并非每个小伙伴都是为了取暖才拎火熥的。那时,我们的裤兜里都揣有一两个“百雀羚”雪花膏的小铁盒,每天都从家里带上一些玉米,还有扁豆籽,一到学校就先把玉米放进铁盒,焐进火熥后放在脚下,然后再打开书本,闭上眼睛愰着脑袋开始早读。一时三刻,脚底就感觉到了“卟、卟”,“叭、叭”的声响,就等着课前“放风”时刻的到来,便可以抓起火熥冲出教室享受香喷喷的玉米花了。

  一次上数学课,坐在我前桌的小伙伴没有把“百雀羚”从火熥里夹出,老师刚喊“请坐下”,就听见教室里响起“卟”的一声,接着又“叭”的一声。老师从讲台的抽屉中拿出一根板凳腿,一边在自己的手掌上轻轻地拍打着,一边踱步来到我前桌的小伙伴跟前,用板凳腿轻轻地敲敲小伙伴紧踩在火熥盖上的脚,示意他把脚拿开。小伙伴的脚不仅没有挪开,十只脚趾还紧紧地扣在火熥盖上,两只手也伸进桌下紧紧地抓住火熥把,头埋在桌上,一抬不抬,全班同学的眼光都投射在我的前桌。

  老师弯下腰,伸手抓住小伙伴的火熥往外拽,小伙伴死死抓住不放,几经拉扯,最终还是老师把火熥拽了出来。只见老师二话没说,拎着火熥走到教室门口,“嗖”地一声将火熥甩了出去。老师走到讲台前,放回板凳腿,刚说了一句,“同学们,现在上课。”这时,我前桌的小伙伴突然抬起头,仰起胀得通红的脸,吸一下就快要滴下来的鼻涕,快步冲到讲台旁,指着老师大声嚷道,赔我火熥,赔我火熥,不赔我火熥,我现在就去踩你菜园门。然后愤愤地冲出教室。

  老师笑了一声,对同学们说,我们上课。我小学时的数学老师是村里人,和刚才那个小伙伴是邻居。那时,数学老师用板凳腿打学生手掌是出了名的。不过老师从来不会因为学生犯事才打,只是在数学考试后才打学生,打几下也是按分数论的。如果有哪个同学手被打肿,家长一定会上门感谢老师的,并且还会说上一句“下次打狠些,这个废料真是让你操心了”。

  火熥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隆冬腊月的一个晚上,我把火熥搁在脚头焐被窝,结果睡着了,踢翻了火熥,烧着了被子。要不是外婆住在前屋,闻到一股浓烈焦糊味,房子可能就被烧了。

  在徽州,“火熥”是被广泛使用的,每家每户都有,人们除了用来焐手焙脚取暖,也用它来烘烤衣服、保温饭菜。徽州民间的婚、丧大事中,火熥也是必不可少器具。迎亲嫁娶,嫁妆中一定会有一对贴上了红喜字的精致火熥,寓示香火绵延。乡村的葬礼上,故人入土为安后,就要将插香火的饭碗放在火熥上,由嫡亲后代拎着它,手打雨伞,沿来路一步不回头、一言不能发地将故人的魂“领”回家去。有的乡村还把火熥作为佳节礼品,象征了邻里和睦,热心热肠。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雪地里玩耍回来后,外婆将我一双冻得通红的小手焐在围裙底下火熥上的情景,也能够回味到寒天里火熥上烘焙着外婆做的芝麻馃的香味。

  “火熥”将我的童年暖暖地、暖暖地焐在记忆深处。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